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阿昌人户撒刀影60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9:27 生活报

  当8月5日记者来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采访时,眼前的阿昌人穿着、讲话与汉族无异。但是,他们却保持着特有的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

  气候宜人一年分两季

  阿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起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如今,阿昌族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人,使用阿昌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在阿昌族地区,农业、手工业较为发达,阿昌刀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是必备的生产工具。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刺绣、编织品等手工业品也都很有名。

  阿昌族聚居区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季度,每年的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为旱季。当记者来到梁河县采访时,正赶上雨季,当日也是小雨淅沥。梁河县的气温适宜,全年的平均气温为摄氏18度,由于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当地的水稻质量堪称极品,每年都给阿昌人带来不小的收入。

  过手米线是阿昌族著名的传统食品,当地人将其视为上上菜,久吃不腻。而且凡是到过阿昌族聚居地、到过梁河县的人都要亲口尝尝这特色的面类食品。记者在采访的空暇时间,也尝到了这种美味,至今香味犹存。

  过手米线分为干、鲜两种,是用当地出产的旱谷米等加工而成的,米线略显红色。食用时,用酱油、麻油、盐巴、辣椒和当地的苏籽面等为佐料,做成凉米线,然后放入适当的火烧猪肉。当一碗热腾腾的米线端到记者面前时,一股清香的味道便直扑进鼻中,尝上一口,油而不腻,味道清香爽口。如果再加上些花生米、芝麻、辣椒等佐料,那味道将更为纯正。

  阿昌族妇女成婚与否,服饰明显有异。已婚妇女以黑丝布包头,高达30厘米,上覆1米黑布长巾。穿袖长而窄的对襟衣和边绣红、绿、黄、白色花纹的遮膝筒裙,裹绑腿,腰扎银腰带。姑娘裹黑色包头,用红、绿、黄、白丝绒绣成的斜形花纹布裹腿,布下端向外翻约五指宽。

  已婚男子系藏青色包头,穿蓝、黑或白色对襟上衣,着黑色裤,斜背筒帕,有的在对襟的领、右肩和肩窝处缀银扣,腰扎皮带。

  未婚青年则用白色细纱布包头,后系一条白色花边飘带,带中央绣以红、绿、黄色花纹。胸戴一绣以红、绿、黄、白色丝线的花柄。

  户撒刀名扬海外

  阿昌族制铁业和手工业享誉中外。其中,当地生产加工的户撒刀已经成了阿昌族的一种特产,销往海内外。

  阿昌族有着悠久的打铁业。远在14世纪末,阿昌族人就已经开始制作各种铁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如长刀、尖刀、犁头、锄头、镰刀、斧头,甚至钉子、剪刀都可以制作了。其中尤以长刀最为著名。如今,阿昌人生产的长刀依然久负盛名。

  户撒刀是阿昌族的传统手工制品,其名称的由来主要是原产于阿昌族的户撒地区。在记者走访的时候,看到许多售刀的商店打出户撒刀的招牌。在这些刀中,既有适合农业生产的,如黑长刀就是砍旱地、修田埂的工具,也有的适用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如腰刀,还有专门为藏族同胞生产、生活需要而打制的藏刀。

  阿昌族打刀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自然条件看,户撒地区的土地贫瘠,而且缺水,以致粮食产量低下,使得农民不得不寻求其他的出路来求得生存和发展。恰好,当地许多人精通打铁,这为户撒刀的形成提供了先天的保障。此外,从其民族的习俗看,佩刀是阿昌族的习惯。从阿昌族的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给他佩戴一把小刀,并用一根链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起到避邪的作用。进入少年时,父母又会给其配备一把三四寸长的水果刀。青年时配备上匕首或长刀,而结婚时,男青年必须佩备上一把讲究的长刀。

  关于户撒刀当地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户撒和腊撒被一座大山隔开,分成两个坝子。当时,有一个叫兴过的年轻人擅长打猎。一天,兴过翻过一座大山准备去另一个坝子赶集。当兴过来到一家铁匠铺门前时,突然看到了门口卖刀的姑娘,姑娘也看到了手拿鹿茸的兴过。兴过打听得知,那位姑娘叫软糯。于是,兴过决定暂时不回家了。晚上,兴过来到铁匠铺前,吹起葫芦箫。优美的箫声惊动了姑娘的父亲,老人将兴过请进屋。兴过和软糯整整聊了一夜,还对了一夜的歌,唱出彼此的爱慕。

  兴过回家后,请了媒人前去做媒,请求软糯的父亲将软糯嫁给他。但是老人提出要求,谁能用自己打造的长刀一刀砍倒大树桩,谁就可以娶软糯。为了打制出好刀,兴过白天走街串寨,四处求名师指点,晚上就开始打刀,这样日复一日,兴过打制出来的刀,一把比一把好,并学会了用香油反复回火,打制出了一把坚韧无比的长刀。比赛时,兴过手持长刀,轻轻一挥,大树就被斩成两段。兴过顺利地迎娶了软糯。可是,同样参加比赛的一个土司的儿子却因为未能娶到软糯而怀恨兴过,于是在兴过迎娶软糯当日,暗算了兴过,并将兴过刺死,抢走了兴过的长刀。却不想,这长刀刚到土司儿子的手中,就化成了一摊水,并逐渐形成一条河,把土司的儿子卷走了。软糯闻听此消息后,悲愤地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兴过打制的刀称为“户撒刀”。

  阿昌人好刀成癖,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把匕首。如今,阿昌族将“户撒刀”当成一种品牌来经营,成为当地百姓收入的一部分。(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