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火力突击 海空抢滩登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9:56 东南快报

  

火力突击海空抢滩登陆

  空中、海上、地面立体突防,前沿、翼侧、纵深全域攻击,抢滩、夺点、阻援同步展开……24日上午,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中俄两军部队在山东琅琊台地区举行了两栖登陆作战演练。

  这次两栖登陆作战演练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海空火力准备,二是垂直登陆,三是抢滩上陆,四是夺占和巩固登陆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海空火力准备

  百余火箭弹倾泻“敌”岸,掩护海上作战群展开。

  通过昨天的海上封锁作战行动,已夺取了制空权和作战海域制海权的中俄联合部队,决定投入登陆作战集团,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上午11时08分,12架歼击机、12架歼击轰炸机从琅琊台上空直扑而下,把百余枚航空火箭弹倾泻在“敌”岸舰导弹阵地……12分钟之内,中俄联合部队接连出动多批次战机连续对“敌”前沿和纵深要点实施火力突击,掩护海上作战群展开。就在各型战机对“敌”阵地进行反复火力突击的同时,一支登陆舰队已森然列阵在远方海面。随后,扫雷舰不断引爆密布海上的水雷,破浪前行;中俄登陆舰队依次跟进;在两翼掩护的驱逐舰不断轰击“敌”岸滩和前沿阵地。

  垂直登陆

  联合部队通过空中火力突击和海上火力准备,瘫痪“敌”防御体系。

  11时23分,中方轰炸机编队在歼击机的掩护下,对“敌”炮兵阵地实施密集轰炸。联合部队通过多个波次的空中火力突击和海上火力准备,摧毁“敌”大部前沿阵地和纵深重要目标,瘫痪“敌”防御体系,削弱“敌”防御能力,为立体登陆创造了条件。此时,第1登陆输送队抵达泛水线,登陆舰打开舱门,放下吊桥,中俄两国海军陆战队开始换乘和泛水编波。

  滩头一线,中俄海军陆战队乘风破浪,快速抵滩,数十辆两栖装甲战车在火力支援下向海滩疾冲;超低空掠海而来的武装直升机实施轮番攻击,压制“敌”纵深火力。

  同一时刻,在“敌”防御左翼侧后,一支特种作战分队搭乘3批18架运输直升机,采取着陆、掠地、悬停等方式占领有利位置,迅速向“敌”纵深要点发起猛烈攻击。

  抢滩上陆

  中俄登陆部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夺占“敌”滩头阵地。

  11时32分,“敌”对中俄联合登陆部队实施火力拦阻。联合部队水陆坦克发射消光弹,掩护登陆兵编波。破障分队分乘18艘冲锋舟,发射火箭爆破器,破除滩头障碍。与此同时,数批战机临空,对岸滩障碍实施空中火力清障。

  11时38分,在12架武装直升机掩护下,俄方1个海军陆战连、10辆装甲输送车和中方1个两栖装甲营、33辆装甲战车,以锐不可当之势,抢滩登陆。

  11时40分,第一波登陆兵顺利抢滩上陆,夺占“敌”滩头阵地。

  夺占和巩固登陆场

  联合部队对“敌”发起多路攻击,两栖登陆作战演练结束。

  11时52分,联合部队3艘登陆舰抵滩,搭载装甲步兵营的32辆步战车涉水上陆,作为二梯队遂行夺占巩固登陆场行动。

  “敌”依托纵深要点,以火力打击、兵力抗击,阻止联合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为加快战斗进程,联合部队综合运用火力摧毁、火力遮断和火力掩护等手段,对“敌”实施持续猛烈的火力突击。联合部队各攻击分队对据守纵深要点之“敌”发起多路、多方向攻击……

  12时10分,两栖登陆作战演练结束。

  □名词解释

  扫雷舰艇:装有多种扫雷具,是具有搜索和排除水雷能力的水面舰艇。包括舰队扫雷舰、基地扫雷舰和遥控扫雷艇等。

  登陆作战舰艇:亦称两栖作战舰艇。专门用以输送登陆兵、登陆工具、战斗车辆、武器装备和物资,实施由岸到岸或由舰到岸的登陆作战的舰艇。包括登陆舰艇、船坞登陆舰、两栖船坞运输舰、两栖攻击舰、两栖火力支援舰、通用两栖攻击舰和两栖指挥舰等。

  抢滩登陆作战:亦称两栖作战,是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的渡海进攻作战。现代条件下,登陆作战是诸军种、兵种共同参加的联合作战行动。目的是夺取敌占岛屿、海岸重要目标,或在敌岸建立进攻出发地域,为尔后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海军陆战队:海军中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通常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侦察、通信等部(分)队组成。主要装备有步兵自动武器、轻便自行火炮、水陆坦克、两栖舰艇、两栖装甲输送车、气垫船、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基本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实施登陆作战、抗登陆作战,其特点是反应快、机动性强、合同程度高。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