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平的使命——写在中俄首次联合军演结束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7:25 新华网

  新华网潍坊8月25日电(记者曹智、徐壮志、李宣良)肩负着和平的使命,中俄两国军队从8月18日到25日,携手并肩进行了一场世界瞩目的和平行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从战略磋商、战役指挥到战术行动,中俄首次联合举行的这次军事演习,动用了两军常规武装力量的主要军兵种参加,演习地域跨越两国陆、海、空域,演习的内容更是涵盖了
应对主要挑战的新型作战样式和作战行动。演习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新的水平。

  60多年前,英勇的中国军民同英勇的苏联军民一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洪流。苏联红军英勇作战,扭转欧洲战局,直捣柏林。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使日、德侵略者东西并进、会师中东的梦想化为泡影。中俄两国军民为赢得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俄两国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既是中俄友好合作的象征和中俄两国军事合作的象征,更是中俄两国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象征。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举行这样的联合军事训练活动,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合作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举足轻重。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相约世代友好,永不为敌。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主张国际社会应彻底摒弃对抗和结盟的思维,不寻求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和主导权。中俄决心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不懈努力,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成为安全的世界体系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针对外界对这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种种不实猜测,中俄两军领导人反复强调,这次演习不针对第三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意味着两国要建立什么军事同盟关系。演习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增进两国政治军事互信,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调与配合;提升中俄两军合作与交流的水平,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两军建设;提高两军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中俄两国、两军领导人高度重视这次演习,两军最高战略指挥机关精心筹划和准备了这次演习。根据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意图,2004年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与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备忘录》。2004年12月,中央军委领导人分别会见伊万诺夫,为演习确定了基调。今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就演习实施的主要问题达成共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少将带领中方军事专家组,与俄罗斯国防部作战组组长、陆军副总司令莫尔坚斯科伊上将率领的俄方军事专家组,一年中在莫斯科、北京、青岛、符拉迪沃斯托克先后进行了五轮磋商,组织了联合现地勘察,共同拟制了企图立案、基本想定、演习方案和各种实施计划,在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理念与行动方式上达成共识,完成了演习总体筹划与演练课题的系列设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从筹划、准备到实施,充分体现了两个民族伟大智慧的交融,充分体现了两个国家在战略利益上的认同,充分体现了两支军队在思想理念上的契合。

  跨越千山万水,穿过历史硝烟,中俄两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和平,又再次携手走到了一起。

  从8月18日,中俄两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和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共同宣布“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开始,到8月25日,两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和伊万诺夫在中国山东潍坊共同宣布联合军演结束,中俄两军的交往从过去的人员交流、军事技术合作等领域扩大到双方规模适度、军兵种齐全的陆海空联合演习,为深化两军在防务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为两军务实合作探索出了新途径、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演习的成功举行,开创了中国军队与外军进行深层次军事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俄两军将校,同帐论兵,研讨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行动样式和作战指导,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两军联合行动的战略协同与战役指挥。从海空封锁困敌、两栖登陆策应到强制隔离止战,中俄两军在演兵场上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学习与借鉴。

  丰硕的成果、深厚的友谊、宝贵的经验,将促进中俄两个伟大国家、两支英雄军队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