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平行动的使命——写在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结束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6:54 荆楚网-湖北日报

  肩负着和平的使命,中俄两国军队从8月18日到25日,携手并肩进行了一场世界瞩目的和平行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60多年前,英勇的中国军民同英勇的苏联军民一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洪流。苏联红军英勇作战,扭转欧洲战局,直捣柏林。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使日、德侵略者东西并进、会师中东的梦想化为泡影。中俄两国军
民为赢得这场正义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俄两国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既是中俄友好合作的象征和中俄两国军事合作的象征,更是中俄两国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象征。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举行这样的联合军事训练活动,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合作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举足轻重。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相约世代友好,永不为敌。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主张国际社会应彻底摒弃对抗和结盟的思维,不寻求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和主导权。中俄决心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不懈努力,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成为安全的世界体系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针对外界对这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种种不实猜测,中俄两军领导人反复强调,这次演习不针对第三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意味着两国要建立什么军事同盟关系。演习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增进两国政治军事互信,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两军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跨越千山万水,穿过历史硝烟,中俄两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和平,又再次携手走到了一起。

  最后一个实兵行动课目强制隔离作战演练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最后一个实兵行动课目———强制隔离作战演练,8月25日上午在济南军区潍北靶场举行。

  上午11时,从俄罗斯本土起飞的两架“图-95S”战略轰炸机,经四个半小时长途奔袭,准时飞临演习地区上空,强制隔离作战演练在战机的巨大呼啸声中拉开序幕。

  11时07分,从俄罗斯本土起飞的4架俄“图-223”远程轰炸机飞临演习空域,向“敌”机场发起连续突击。紧接着,中俄双方航空兵突击群连续出动各型作战飞机9批18架,对“敌”纵深重兵集团、指挥所、防御工事实施猛烈的空中火力突击。

  11时17分,联合部队炮兵群开始对“敌”实施炮火击袭,与此同时,中方炮兵向“敌”阵地发射宣传弹,实施心理攻势,动野敌”抵抗意志。遭联合部队火力打击后,“敌”开始调整兵力部署,扼守机场和纵深要点。

  11时38分,运载中俄双方空降兵的伊尔-76运输机开始空投伞兵战斗车和空降兵,迅速夺控机场,封控“敌”空中通道,切断“敌”空中和海上通道。

  12时15分,随着排山倒海般的轰鸣,数十辆装甲战车疾驰而出,超越对峙战线,快速向“敌”纵深直插。

  精兵超越、多位攻击、纵深突贯、分割围歼……中俄联合部队密切协同,英勇战斗,成功地建立了陆上隔离区,失去退路的“敌”军虽负隅顽抗,但溃势已成,败局已定。

  军演三阶段回顾

  当地时间8月18日15时(北京时间8月18日12时),“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展开第一阶段的演练,19日结束。此阶段主要演练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

  第二阶段演练8月20日在中国青岛开始,22日结束。主要内容是兵力投送与展开、调整并定下决心、组织战役协同。演练着眼于中俄双方为了应对共同威胁,经过战略磋商,定下军事行动决心,将战略力量迅疾投送到交战地区,根据战场情况变化,调整决心部署,遂行联合作战行动。

  第三阶段于8月23日在中国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开始,25日结束。这一阶段主要演练海上封锁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和强制隔离作战三个实兵课目,为实兵演练。意在演练中俄双方为应对新威胁、新挑战,在统一战略意图和战役指挥下,所采取的联合军事行动。

  此次演习中俄双方派出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分)队近万人参加演习,其中中方参演的有陆军、海军舰艇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空军航空兵和空降兵,共计参演兵力7000余人。

  俄方俄罗斯空降兵第76师、海军陆战队第55师和空军航空兵、太平洋舰队部分官兵,以及图-95S战略轰炸机、图-223战略轰炸机、苏-27S歼击机、“沙波什尼科夫海军元帅”号大型反潜舰、等参加了演练。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