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红军女战士的心路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9:25 宁夏日报

  我永远忘不了自己第一次穿上灰布军装时的飒爽英姿,还有那颗钉缀在八角帽上的红色五角星。多少年来,就是这颗红星一直激励着我,使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党的教导,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怕死就不当红军

  我叫赖清林,1916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万源县白杨乡黄毛坡。父亲是一名普通船工,一家人靠父亲摇船,母亲打柴、租种地主的二亩地艰难维持生活。母亲共生了7个小孩,
由于生活困难,仅活了3个,我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后来,父亲因参加农民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父亲被害后家中生活更苦了,受生活所迫,不满15岁的我被许到固军坝许家湾村,给徐民照当了童养媳。但徐民照被刘湘的队伍抓了壮丁离开,我们只见过一面。由于没有成亲,我称未来的婆婆为婶娘,爷爷为姥爷。

  1933年夏天的一个黎明,保长带着一伙乡丁,抓走了徐民照的弟弟,婶娘跌跌撞撞追出很远,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捆绑着带走。

  家里没了男孩,我与婶娘、姥爷相依为命,一起外出背粮、打柴。一天,婶娘告诉我,李家庄园来了红军,他们专门帮助穷人,不少男孩子都当了红军,她让我也去当红军。婶娘还说,只有打倒土豪,分得田地,咱穷人才有活路。第二天清晨,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生活了两年多,既贫穷又温暖的家。

  我来到李家庄园大门口,看见门口坐着两男一女军官模样的人。其中一个长得很标致的女军人叫张明,她热情地接待了我。我问她:“你们是不是红军?红军要不要女的?”张明很高兴地说:“是啊!你看我不就是女的吗?”两个男军人问:“打仗怕不怕死?行军怕不怕累?家里人同意吗?”我果断地答道:“怕死就不来了,还是婶娘劝我来的呢!”登记名字时,因我没有大名,张明就说:“那你就叫赖清林吧!一生清清白白做人。”从此我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光荣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四川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宣传员。夫妇谐同转战西北

  我的丈夫李凯国,四川达县平昌县人,1916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入党,曾任四方面军36团、中共中央特务队战士,延安边区司令部警卫排排长,靖边独立骑兵连连长,骑兵6团、公安13团团长,宁夏固原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1997年1月21日逝世,享年81岁。

  老伴一生经历了数十次战斗,1950年获西北解放奖章,1956年获解放奖章,1993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奖章。

  除了行军打仗,他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从长征开始,直至二、四方面军会师固原将台堡,胜利到达陕北,他一直担任张国焘的警卫员。当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副主席身份赴黄陵县祭拜黄帝陵时,我老伴李凯国就担任护送与警卫任务。在西安张国焘叛党失踪,李凯国迅速报告上级,并携带张国焘遗留的所有文件毅然回到延安,受到周恩来副主席的表扬,成了一段历史佳话。

  1938年8月,当时我任陕西靖边一区妇联主任,经介绍,认识了骑兵连副连长李凯国。1939年底,在靖边的一间窑洞里,我俩举行了婚礼。我记得很清楚,婚礼既简朴又热闹,婚宴是一碗粉汤、两个枣馍。

  战争年代,人们追求多打胜仗,并能顽强地活下来。对于我们这对革命夫妇来说,最庆幸的是转战陕甘宁边区三省十五县,历时19年,每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都活了下来。我们养育了7个儿女,其中3个在延安的保育院中张大。每当我从电影电视上,看到颠簸在驮筐中熟睡的娃娃,就感慨万分,延安的生活又浮上心头。想一想,革命成功真是来之不易啊!总想着为党和人民做点什么

  1985年,因工作需要,我离开公安13团副指导员的岗位,举家迁到宁夏固原军分区。那时,说是搬家,其实也就是三只木箱,一群娃娃。在固原,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我从不甘寂寞,除了相夫教子,整日想的就是能为党的事业,为当地人民做点什么。可我又能做什么呢?思来想去,决定重操当年当宣传员的本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固原人民,为年轻一代的进步尽点微薄之力。

  我的要求很快得到组织的肯定,我先后为学校、部队、单位进行革命教育30余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的苦乐观,宣扬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斗争史,深深感化了年轻一代。

  再后来就搬到了银川。在银川,我的活动范围更大了,任务更重了,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学校、宁夏大学、贺兰美术学校、新城三小、四小、银川十一中学等六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们进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再为未来尽点力量

  我是个老红军,应当保持革命光荣传统。我给年轻人讲述艰苦奋斗的意义,自己就不能说空话。再说,我享受正师级待遇,一切都是党给的,没有党的培养教育,哪有我赖清林的今天。现在,我虽年过古稀,仍不搞特殊,一定要勤俭度日,再为未来尽点力量。

  很早以前,我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一不向组织要照顾;二不给领导添麻烦;三不轻易用车。尤其不给领导添麻烦这一点,我时刻坚持,说到做到。小儿子李方军6年前从工厂下岗,当时儿子很苦闷,总希望我能找有关领导说说,调动一下工作。这件事按我老赖的资历和影响,问题不算太大。可是,我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相悖,我耐心给儿子做工作。经过多次劝导,儿子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并有了稳定的收入。

  直到今天,我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养鸡种菜,贴补家用。有人不解地问我:“赖妈妈,你工资高,攒那么多钱干啥用?”我总是说:“会派上用场的。”

  1999年冬,河北张家口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大面积房屋倒塌,不少孩子无法上学,我马上捐款2000元。邮寄捐款的信封上我写着:“资助灾区,重建家园,希望孩子们尽快进校读书。”

  1998年,长江、东北嫩江地区发生特大洪灾,我捐了5000元帮助灾区恢复校舍。

  2000年,固原地区发生大旱,群众生活困难,我扶贫助学3000元。2002年,得知山区儿童缺少课桌的消息后,我就想,捐上三千两千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便出资15000元,为固原市原州区东郊小学置办桌椅100套。

  有人做过统计,这些年来,说我为各方面捐资达89000余元,我想没有这么多,就算是这么多,又算得了什么,比起牺牲在解放战争、反法西斯战场上的革命烈士,还差得远呢?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个共产党员,能为国家建设添得一砖一瓦,为人民做得一桩一件好事,为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添上一点一滴光彩,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赖清林口述靳双鹏 整理)新闻来源:现代生活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