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州破解教育资源不公缩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29 光明网-光明日报
郑州破解教育资源不公缩影

  从选拔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教,从实施薄弱学校自新工程到取消“重点高中”称谓、以示范性学校带动“弱校”,郑州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3年前,郑州市44中还在为优秀生源流失感到作难,3年后的今天,郑州市44中又开始作难,为众多的学生选择44中而发愁。事实上,44中只是郑州破解教育资源不公的一个缩影:从选拔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教,从实施薄弱学校自新工程到取消“重点高中”称谓、以示范性学校带动“弱校”……近年来,郑州市教育部门实行了以一系列新措为核心的“郑州试验”,为打破教育资源不公现状,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

  两难下的弱校变强样本

  郅广武刚放下办公室电话,手机又响了起来,“真对不起,学生已经招满了,一个空余名额都没有了。”

  8月24日,离开学还有一天,郑州市44中校长办公室,郅广武校长一直在不间断地接电话,都是领导和朋友说情让孩子来这里上学的,郅广武只得不停地向电话那端的人道歉。

  郅广武说:“这在3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事,那时候学校的高中连两个班都招不够,根本没人愿意来上,能考上大学的只有一两个。现在第一志愿来报考我们高中的学生由原来的几个人变成八九百人,今年高考学校300多名考生中,过本科线的就有80多位,达到重点线的有9位学生,专科线以上有近200人。”

  “44中对学生管理很严,老师也都很负责,我非常满意。”谈及对44中的印象,学生家长赞不绝口。3年前吴先生的儿子考入44中时成绩并不好,今年高考时成绩过了本科线十几分,吴先生很感激学校对孩子的培养。

  就在3年前,44中却是一所不被学生和家长看好的学校。“2002年5月,我刚到这个学校时,校园里很陈旧,只有两座主教学楼,一下雨楼前的积水都有半米深。老师们对工作也多是敷衍了事。”郅广武至今感触颇深。但让他最头疼还是生源难的问题,“家长们都很现实,你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考不上好的高校,自然就不会选择44中了。当时我们都是求着初三学生的家长选择母校,一个一个做工作,我们承诺不会让孩子们吃亏,学校立即进行改革。”

  “3年前我为学校没有生源而作难,现在我为学生争着来上学作难,不过这两种难可是有天壤之别。”郅广武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两年前离开44中到其他学校任职,如今又回到44中做副校长的朱红军回忆3年前的状况时说,一个普通学校,在短短3年间,靠着并不占优势的普通生源、普通教师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44中速度”了。

  8月25日,郑州市44中学校园内,不时有教师夹着教材风风火火的穿梭。2005级的新生正在塑胶操场上锻炼身体,另外的一部分新生在则在新建成的漂亮的教学楼中活动,这座教学楼的每个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可以直接连通网络。

  翻着手头一份工作计划,刚从44中教务主任职位上离开,现在已经当上45中副校长的贾洪波很是怀念。“这份工作计划就是三年前郅校长来我们学校时制定的第一份工作计划,就是这个计划让44中今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他来到学校的第一年,学校开始实行全员聘任制,从领导到基层都引入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整个教师队伍的懒散的面貌从此转变,团队凝聚力增强,敬业奉献精神尤其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学校的招生状况也由此突破,比如高中从原来的两个班一下子增到六个班。新学期开学时,很多老教师见到这6个班的高中新生时都惊呆了。”

  “三年来,44中作为普通学校没有流失一位教师,这在郑州市的普通学校是很罕见的。”学校一位老师很是自豪。

  “自新工程”缩小学校差距

  事实上,郑州市44中的变化并不是偶然因素,郑州市45中,39中、62中也在各自薄弱基础上挖掘各自特色,变得由弱变强,比如39中的写小说语文教育、62中的英语教育等逐渐的在郑州学校中叫响,在这些弱校“自新”的背后是整个郑州市薄弱学校的整体提升。

  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1999年5月,郑州开始实施的薄弱学校自新工程。

  “郑州的薄弱学校自新工程正在改变以前的学校格局。”郑州市教育局一位官员认为,郑州市1999年启动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更新工程有利于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有利于解决初中学龄人口高峰带来的初中入学难问题,有利于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缓解和解决“择校”矛盾,是治理“高收费”、“乱收费”的治本之策。

  据了解,1999年5月,郑州市政府审批通过了全市《关于实施城市薄弱初中更新工程的意见》,要求到2001年,分批对薄弱初中学校进行更新改造,具体的改革措施是,加大投入,从每年的预算内资金和教育费附加中划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初中学校建设;从高中段教育捐资费中划出适当的比例,统筹用于薄弱初中建设;充实加强校领导班子,加强补充师资力量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2001年所有薄弱学校30%的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50%的教师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招生制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在《郑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透露,1999年市教育局确定改造郑州26中、27中、39中、51中4所学校,全年共投入资金1901万元,使四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了市级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薄弱学校自新工程成果显著。”

  “重点”称谓取消逼近公平

  “重点学校注重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以及软件和硬件建设,而示范性学校则更强调素质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郑州市十一中党委书记王新顺在接受《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采访时说,重点学校称谓的取消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对学校强弱的表面追求,逼近了

教育公平的方向。

  王新顺这番话的背景是,河南教育主管部门于今年3月底,公布了首批5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同时取消了所有省重点中学称号,并为示范性高中立下规矩:不许设重点班、快慢班;不得以重点学校名义高收费;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排名等11条新规。而且,“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称号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出现拖欠教师工资、强迫学生集体补课、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并以完成指标情况奖罚教师、举办重点班及快慢班、公布学生考试排名并以此奖罚教师学生、违反政策规定乱收费、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等问题,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学校都有可能被“摘牌”。

  5月20日,郑州市教育局面对全市所有中学公开竞聘十数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职位,十几位教育界精英从70多位竟聘者中脱颖而出。这项选拨优秀校长的新措其实只是郑州市教育改革的一步,教育部门的期望是,以此推动校际之间的教师交流和流动,并期望借优秀校长的能力来改变薄弱学校状况。

  “取消重点学校的称谓和竞聘优秀校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措施。”郑州市一位中学校长评论说,市教育部门的动作很明显,是想借这些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

  示范性学校带动“弱校”

  2005年3月,在公布取消“重点中学”称谓的同时,河南教育主管部门还公布了一条吸引公众目光的亮点:从5月1日起,这些“示范性”中学还要肩负起支援一至两所薄弱高中共同发展的责任,与一至两所薄弱高中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程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强弱校共建,实现强弱互帮,这会总队薄弱学校改造的方式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实施,效果比较明显。”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斯福亭认为,薄弱学校与优势学校结成对子,两校实行“一块牌子(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合作办法,不仅能树立薄弱学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办学的效益。他举例说,郑州外国语学校与郑州市62中联办,经过几年的实践,郑州62中的学校面貌大为改观,生源充足,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郑州教育部门对教育公平的推动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8月21日,郑州市教育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说,除了让强校带动弱校之外,还从目前的招生政策入手,改革完善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三方面的招生政策,以此来实现生源的公平分配,从生源的相对均衡推动学校的均衡发展。尽量缩减薄弱学校的数量,使优势学校在各区域分布的数量比较均衡;对教师流动制定相应的教师流动宏观控制机制,消除校际间师资的差异,实现实行全市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对于弱势人群子女的教育,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协调合作,通过“提供奖学金、减免杂费、书本费等办法,保证其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