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夕何夕,何宵良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05:12 长沙晚报

  素爱民乐,尤其古典的,筝琴箫瑟,琤琤琮琮,如对高人韵士、红妆翠袖,泡在优雅舒缓的曲子里,像置身漫江碧透的漓江水漂流,惬意得很。惟对二胡有微词,私下觉得它总脱不了悲苦的味道,属离乱之音,即使是清风明月,它拉出来也是晚秋的风月。难怪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出现二胡,与她绵绵黄梅雨般的小说风格倒般配。二胡曲尤以《二泉映月》为典范,苦到极处,沉重、哀婉、艰涩、悲恸,读大学时在一场民乐演奏会上听到它,深深地为之扼腕,后来看到日本音乐指挥家小征泽尔说的一句话:“这支曲子要跪下来听。”觉得真说
到心里去了———跪下来听,是为那颗在悲怆激愤中坚韧抗争的灵魂而崇敬。但如今我缠绵病榻之日多,不愿久浸在那种苍凉暮色里,也无体力精力跪着肃听“二泉”,因此这几年对二胡曲敬远而不敢亲近。只有一支曲子例外,就是《良宵》。

  相知的友人送过一张唱碟,全是古筝古琴古埙,其中二胡曲只《光明行》、《良宵》,听时却不免把《光明行》跳过去,下意识觉得它还是苦中作乐,《良宵》却听得,是刘长福奏的,短短3分钟,单纯、轻松,像一朵才开的白海棠沐浴在月华中,听来心底生出平静的快乐。便又收集了萧白镛的版本,行云流水,悠然自得,说不尽的愉悦;又有蒋巽风的,平和朴素,像居家过小日子;还有俞丽拿翻版的小提琴,丝绸般的华美妩媚,又像兑了牛奶的上等咖啡那样香滑。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短如春梦,片时欢乐且相亲,却不能不令人时作美好怀想。

  几年前听过的一次《良宵》,拉得不算好,却深深烙在我脑子里。那年采访一个来自益阳市的14岁的小姑娘,是个先天盲女孩,却四处找老师学习二胡,吃了很多苦。采访尾声,我请她拉一支,说:“《二泉映月》、《江河水》、还是《流波曲》?对了,《光明行》吧。”一个盲女孩拉《光明行》,在我的文章里该是多好的主题埃她想了想,却说:“《良宵》吧。”我有点失望,像她应该选择激越的《光明行》,哪怕是悲愤的《二泉映月》也相配埃但她已调弦运弓,客观地说,技艺并不特别好,毕竟眼盲,又只学了两年,但我忽然瞥到女孩脸上那种怡然自得的神情,她手下飘来一种坦然、平和的快乐声音。临走时,女孩的母亲悄悄说,女儿一直渴望能上台演奏一回,问我能否帮忙,让她们在长沙的这两天完成这个心愿。我一口应承。

  我联系上长沙的一家生意火爆的歌厅,负责人答应在节目中间段时,让女孩上台奏一曲《良宵》。当晚,我将母女俩带到歌厅。节目开始时是几支民乐合奏,女孩侧着头听得很认真。民乐过后,一阵雷霆万钧的打击乐袭来,震得我耳朵发疼,接下来,摇滚、劲歌翻江倒海而来,观众们在高分贝中都兴奋起来。我瞧瞧身边的女孩,只见她一脸痛苦,用手紧紧捂着耳朵,母亲便将女儿的头抱在自己怀里说:“走吧,我们不演奏了。”

  我庆幸那夜没有勉强她在歌厅演奏,毕竟这曲子只适合在清朗的夜里,三两知己共听。几年后的如今,我更明白了盲女孩为什么偏爱《良宵》,这与技艺和难度无关。那支手法稚嫩的《良宵》,是她和我保留的真正的美丽良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