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年后 问路不求人:哈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深度触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09:55 生活报

  今年5月12日,国家民政部启动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哈市幸运入选全国首批十个试点城市之列,并最先在哈市道里区和南岗区四个街道办事处设立试点,年底前将建立起市、区、街三级地名信息化服务系统,市民可通过电子触摸屏、电话问路、网上查询等方式查询自己想要的地名详细资料。两年后,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有望实现“问路不求人”。

  6日,北京的李先生和妻子领着放假的女儿来到哈市旅游,在哈市的朋友因为周末休息便充当向导陪他们玩了两天。可是8日,朋友上班了,李先生没了向导,便买了一张哈市旅游交通图,可是李先生却看不明白,无奈只好打听路人,不仅麻烦,而且有时还被糊弄。10日上午,在哈市中央大街,记者遇到了李先生,他深有感触地说:“到外地旅游或出差,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当地的地理情况不熟,要是能在公共场所设立一个电子查询屏幕,或设立一个问路电话就好了。”

  对于到外地的人,李先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个通病,如今,这种通病也许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11日,哈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王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地名服务是城市化进程一个重要的文明标志,哈市作为试点城市,争取在两年后实现地名公共化服务,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问路不需求人就可得到满意的服务。”

  要去哪儿屏幕“指路”

  哈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事处是此次哈市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四个试点街道办事处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南岗区奋斗街道办事处、道里区工农街道办事处和建国街道办事处。

  11日,记者来到哈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事处,看见在门口立着一个电子触摸屏,记者发现,来办事处办事的人,离开时有不少人就到触摸屏前查询一下。记者到触摸屏前点击屏幕,看见在地名信息的网页上,标注着医院、学校、主要河流、建筑物……多项可供查询资料。

  记者随手点开了医院一栏,看见屏幕上显示在南岗区区域内有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黑龙江省医院等大中型医院,不仅地理位置标注得具体,而且附近相邻的建筑、单位等相关资料也都标注得非常详细。

  据该办事处副主任于春芝介绍,早在2004年4月份,荣市街道办事处在哈市南岗区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社区信息电子服务系统,为了便于社区管理,设立了这个电子触摸屏,最开始的服务资料只是局限于本辖区,辖区内的居民到辖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到触摸屏前查询,详细的地理位置包括门牌号都非常清楚。对于辖区内的居民,可以说真正实现了“问路不求人”。今年初,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载了南岗区的电子地图,把服务面扩大了到全区。每天都有不少居民或办事的人顺便查看一下。

  今年5月12日,国家民政部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哈市作为试点城市,在启动这项工程的时候,荣市街道办事处因为基础比较好,所以和其他三个街道办事处又幸运地成为试点街道办。“目前,有一个缺憾就是没有标注全市的公共交通线路,这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逐步完善。”于春芝说。

  该辖区居民李春明当日恰好到办事处办事,办完事之后,他到触摸屏前查询,他告诉记者:“自从办事处安装了这个触摸屏之后,方便了许多,到南岗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一点击,具体怎么走一目了然。”

  当日,记者又来到其他几个试点街道办事处,奋斗办事处同样安装了一个电子触摸屏,而哈市道里区的工农、建国街道办事处则是利用社区内的电脑实现了查询本区地名等资料的功能。只要上网点击,去道里区任何一个地方怎么走、什么路线等都非常清楚。

  5年内,全省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实际上,国家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实现‘数字化城市’、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把地名由过去的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11日,哈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王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王处长介绍,对于地名,过去政府一直是管理型的,没有服务,可以说没有为老百姓提供更充分的便利。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名的需求也在日益剧增。这一点尤其在电信部门和旅游部门体现得较多。电信部门到居民家安装电话,虽然居民提供了很准确的地址,但是因为安装人员不可能对每一个具体地址都能准确找到,有时找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经常出现顾客认为自己已经把地址告诉得很详细了,不可能找不到,认为电信部门服务不到位,不能及时来。而电信部门只能干吃哑巴亏。还有出现安装人员因为找不到地址,一遍一遍打电话询问,弄得顾客非常烦。

  另外一个就出现在旅游业上,现在旅游是热门,外地游客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头痛的事情就是交通。

  一般的做法是先买一张旅游地图,但是街头商贩卖的地图有的不是正规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不仅不正规,有时还会误导游客。

  另外,买的小地图因比例尺缩很大,看不清楚,而且有的地图所登载的信息量不详细,只登载一些大的地方和公共建筑,经常有外地游客打电话到地名处询问。

  王处长说:“不仅一些单位对地名的使用需求量增大,市民对地名使用也有很强烈的需求,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来电咨询。比如哈市道里区上江街,过去这个地方是郊区,变成街道以后,市民很少知道有这个地方,没办法,有的市民就到地名部门查询。类似的这种情况很常见。过去对于地名的管理完全是停留在档案中、书本中,没有完全对市民公开,在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所以这次国家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就是要把过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模式,地名对市民全部开放。5年内,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出行都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向导!”

  充分利用“空间地理信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更进一步推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发展,7月27日,我省召开了由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参加的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哈尔滨现场会,会议要求,从现在开始,利用2至3年时间,全省将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五年内完成全省县、乡(镇)地名标志设置任务。

  据王处长介绍,“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政府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提供地名信息,满足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地名信息需求。此项工程包括四大主体任务:地名规范专项事务、地名标志专项事务、数字地名专项事务和地名规划专项事务。目前,哈市民政局已在道里区和南岗区建立“哈尔滨区划地名网站”和区、街地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哈市整个地名网络将在年底前正式开通。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网络技术等问题,所以民政部门要与哈市信息产业局合作。

  11日,记者又来到哈市信息产业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建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刘处长介绍,5月份,哈市民政局就“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向哈市政府打报告,因为涉及到网络问题,包括具体怎么建、什么要求、达到什么技术标准,市政府把报告转到信息产业局审批。一开始民政局的方案是花钱买省地图出版社的电子地图,接到他们的网站上,单建一个网络。经过论证后,信息产业局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建立民政网络应利用民政局现有的网络资源;二是本着资源共享、不重复建设的思想,使用信息产业局在今年7月份正式运行的“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网”,因为这个系统包括很多诸如地名查询、网上问路、电子地图等功能,而且有接口,按照自己的需要,可随时添加和更新内容和功能。目前,就下一步如何具体操作,双方正在商讨和研究当中。

  问路电话、问路网络让你“不求人”

  建成后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具体什么标准?能给市民带来哪些便利?怎样才能达到问路不求人呢?就市民关心的话题,哈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王宁向记者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王处长介绍,地名有三种状态,即片状地名、点状地名、线状地名。如果查询某小区的方位就属片状地名;查询具体单位的门牌号属点状地名;查询具体某街路属线状地名。目前,就这项工作,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要在大型公共场所、单位附近设立可触摸的电子查询网络,也就是电子触摸屏,市民出行或外地游客如果想要去哪儿,点击屏幕,就会显示具体方位、街路、乘坐的公交线路等详细信息。在哈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事处和奋斗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电子触摸屏只是一个内网,是单体触摸屏,只能查询南岗区域内的,属于经验摸索。这项工程建成以后,将全部变成连接全哈市的区域性网络。

  同时,还要设立一个问路电话,让市民打个电话就可知道去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国家民政部要求这个电话全国统一号码,这也是目前哈市没有启动电话问路的原因,估计年底这个号码就能确定。

  另外,还将建立一个全国联网性的地名网站,市民包括外地游客在家中上网,就可查询地名的详细信息。“建成的地名数据库,要网罗本地区域的所有地名,包括行政区、居民点、建筑物、单位、道路、河流、湖泊、山峰、山脉、旅游景点等,所有经过普查、补查确定的以及新增或变更的地名信息都要入库,而且地名的读音、写法、位置等基本属性以及地名的起源、沿革、典故等也都要涵盖。这些信息都将按照统一的标准,输入数据库。目前民政部正在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制定有关地名用字读音、拼写译写标准,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的地名以及俗字俗音等不规范地名加以标准化处理,并对未来的新地名进行前瞻性规划。还要在全国城乡都设置符合标准、数量足够、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5年时间内,一个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数据库将建成,在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包括地名网站、问路电话、电子地图、地名触摸屏等多种服务形式,将使社会公众获取便捷、及时的地名信息化服务。真正实现问路不求人。”王处长说。(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