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对日寇的情报战:主动结交日本情报头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23:42 环球时报 | |||||||||
开栏的话:没有硝烟,无法冲锋陷阵,但依然处处有漩涡暗礁,时时险象环生,这就是潘汉年在抗战中传奇般的经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向大家介绍潘汉年对日寇进行情报战的故事。 日寇占领下的上海,汇聚着多股情报势力。那里既有日本人影佐祯昭在虹口梅花堂建立的特务机关“梅机关”,也有汉奸头目丁默村和李士群在极司菲尔路76号的特工总部,
1939年,潘汉年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专事情报工作的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为了建成华南地区的情报网络,潘汉年开始利用上海这种错综复杂、敌我交错的环境,大胆从容地与日寇、汪伪展开一系列情报战,为抗战的胜利屡建奇功。 经过深思熟虑,潘汉年决定起用一位特殊的人物———袁殊。袁殊身份异常复杂,曾为中共特科情报人员,后奉命打入“军统”,再后又成为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的情报人员,成为身兼三职的多面特工。抗战全面爆发后,袁 殊还经常受到“军统”嘉奖。但是,一些事情败露后,袁殊已被汪伪政权盯住,情况危急。此时,潘汉年觉得若用好袁殊,正是打入日军内部的好时机。于是,他指示:“你可以用抗日的名义继续和军统保持联系,也可以和日本领事馆应付,但你要准备承受外界对你的误解和抨击。”于是,袁殊恢复了多重情报员的身份。 接着,潘汉年想方设法让袁殊在日本领事馆内站稳脚跟。通过了解,他知道日本驻上海副领事岩井英一专门设立了岩井公馆,负责收集中国的战略情报。岩井善于用“软”的一套手段,拉拢左翼人士,网罗一批文化人,搞所谓“兴亚建国运动”。作为情报老手,岩井也知道袁殊与中共、重庆方面的关系,仍放手让他活动,其目的正是利用袁殊的特殊背景建立在上海的情报网络,搞到有价值的战略情报。于是,潘汉年化名为“胡越明”,以当地有识之士的身份,指示袁殊向岩井举荐自己。岩井大喜,欣然答应了会面。 不久,潘汉年便在上海虹口的一家日本餐馆同岩井见了面。席间,他对国际形势、国统区形势作了一番分析。岩井对他不同凡响的政治见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兴地说:“欢迎胡先生和袁先生合作,欢迎胡先生做我们的朋友。”就这样,潘汉年一下子提升了袁殊在岩井公馆的地位,还让自己也赢得岩井的信任,开始了同日寇斗智斗勇的情报战。 在潘汉年的指示下,袁殊放心地挂起汉奸招牌,成立了“兴亚建国委员会”,担任主任干事,并担任“兴建”会机关报《新中国报》、杂志《兴建》社长。潘又动员进步人士去报社和杂志社担任要职,安排情报人员到岩井公馆当秘书,在公馆内设立了秘密电台。日寇的情报机关就此变成了中共可靠的情报来源。(待续)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26日 第二十三版) 作者:刘波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