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元龙的家乡变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06:5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新闻背景】2003年的8月27日,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支书李元龙,带着“如果再给我几年时间,我一定要让大泉人民日子过得更舒坦”的遗志,离开了家乡的3000父老。两年后,记者再次来到大泉村,真切感受了发生在大泉村和大泉人身上的变化。

  汽车行驶在笔直的水泥路上,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在视线中一一闪过,两旁葱翠的意杨随风招展,林中不时能见到一群群悠闲地波尔羊。在大泉的山山水水间穿行,记者真切地
感受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让这个曾经偏僻的小村庄焕发了勃勃生机。

  “以前的大泉人全都恋着穷家,死守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顿顿有老咸肉就饭,吃饱后在墙根晒晒太阳。”大泉村现任支书阚和平说。而现在,大泉村围绕劳动力输出,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接受外界“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村民的日子也过得红火起来。徐庄组的林华洲,原来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住的房子破败不堪。如今,他主动走出去,到南京打工,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这两天正打算把家里的破房子拆了,盖个漂漂亮亮的新房子,“我这辈子能盖得起房子,真的应该感谢老支书。”

  可以说,李元龙一直活在大泉百姓的心中。眼下,竹镇镇的先进性教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李元龙精神的鼓舞下,竹镇镇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发展的带头人。镇里把所有机关干部的电话号码打印出来,分发给全镇350户低保户和600贫困户,并选择了120个“拍一下能跳起来,拉一下能站起来,推一下能跑起来”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与机关干部签订“一对一”结对帮扶合同。截至目前,已落实帮扶项目120个,全镇新增养羊大户34户、规模水面养殖2000亩、民营经济实体50家。

  在大泉村后山坡的李元龙纪念林里,记者看到,700多亩意杨、芭蕉、雪松,正在阳光下泛着青翠的光。阚和平说,据初步预测,大泉农民今年的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5800元。南京日报记者毛庆通讯员吕道峰

  (编辑 田木)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