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甜“大白兔”蹦出新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08:15 东方网-文汇报

  创新让老字号永葆活力不甜“大白兔”蹦出新天地

  ■文/本报记者钮怿

  “不甜”的糖更受现代人的喜爱?拥有40多年历史的上海老牌子——“大白兔”奶糖用近3年时间研发自有技术,大胆地让“不甜”的“大白兔”蹦上市常

  结果令人惊喜:以新形象面市的“大白兔”,去年销量比前年增长40%;而今年1-6月,又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大白兔”的蜕变历程,引出一个话题:搞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是汽车、航天、电子产品等高新企业的“特权”,传统优势行业要跟上时代,同样离不开科技。

  七省市调研——“大白兔”甜不得

  曾经被周恩来总理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大白兔”奶糖,诞生40多年来累计销售额近30亿元,“兔踪”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时间的变迁伴随着经济、文化环境的巨变,40多岁的“大白兔”必须直面新一代“弄不明白”的消费群。

  在新一代——30岁以下,尤其是20岁以下的糖果产品主要消费群中,知道“大白兔”的正日趋减少。怎么办?2002年底,带着这两个事关“大白兔”生死的问题,冠生园集团在北京、海南、成都、辽宁等七省市展开市场调研。

  1万多名受访者告诉“大白兔”一个事实:过去的食品重油、重糖、高甜度,因为那时候食品品种单调,人们“油水”少,比较重的口味可以让人解馋,比较多的糖和脂肪也容易填饱肚子;但现代社会,“糖”往往与肥胖、不健康等联系在一起——“女孩怕发胖,中老年人怕糖尿病,小孩怕蛀牙”,人们转而偏爱口味清淡、低热量、低脂肪的食品。

  还有一个调研发现令人意外:补钙正成为一种流行,大多数受访者对奶糖的好感来自于“奶能补钙”。

  如今的奶糖要不甜,但要有充足的钙含量!根据这样的市场需求,40多岁的“大白兔”必须调整配方。变,还是不变?这对于老牌子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经典的可口可乐就曾在变更配方上栽了个大跟头。“大白兔”和它的娘家“冠生园”几经思量,最终决定:在大规模市场调研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值得相信,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改变应该支持,老牌子要保持活力就要跟着时代、跟着市嘲变”!

  奶糖要“不甜”——这是个技术难题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新的“大白兔”应该把甜度降下来,把含奶量提上去。但这个要求却让研发和技术部门犯了难:把奶糖做得“不甜”,这可是一个技术上的大难题。

  能不能到国外找技术?冠生园集团带着生产奶糖的原料千里迢迢到德国“试生产”,孰料天下糖果虽多,正宗的奶糖却只中国有,同样的配方不同的工艺,生产出来的奶糖味道就是不一样。

  这个结果令管理层深受震动:对独一无二的“大白兔”要有信心,对自主研发更要有信心和恒心。下定决心的冠生园一方面着手自主设计全自动流水线,从投料到包装,全部由计算机控制,不但为质量提供了保证,而且提高了一倍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投入数十万元调整配方:在原来的奶原料基础上增加一道工序,使奶含量增加10%,奶香更为浓郁,而为了降低甜度,研发人员重新筛选了糖原料,最终选择了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特殊麦芽糖。

  消费者、销售商的数次试吃结果证明了新配方的成功;市场的反应更证明了“大白兔”向健康糖果转型的成功。2004年春节前后,上市不久的新“大白兔”受到了追捧:仓库里没有一箱存货,守候在流水线边上的销售商拿到的奶糖还是热的。

  振兴老字号——还得靠创新

  现在,“大白兔”不但牢固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成为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上有较大知名度的中国本土品牌。

  “大白兔”的蜕变其实揭示了上海一些老字号持续走强的奥秘:依靠科技创新,紧跟市场求新求变。不久前,黄浦区政协和民建黄浦区委在老字号密集的黄浦区进行了一轮细致的调研,结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海老字号中发展良好的企业大都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而遭遇淘汰命运的企业,则大多是因为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尤其是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严重不足。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