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古新发现南百高速路挖出古人类遗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09:23 桂龙新闻网

  在晚于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了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古人类曾在此取暖烧烤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这段时间,这两个词一直让广西的考古工作者兴奋,因为近期在对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石器加工场和用火遗迹,而且年代可能晚于80万年前。这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

  据了解,从今年5月份开始,为配合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设,广西文物工作队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等十余家考古单位,对高速公路建设涉及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广西规模空前、投入考古力量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虽然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但多个遗址收获颇丰,获得一系列考古新发现。

  水土流失严重

  许多石器暴露在外

  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此次考古发掘点共有十多个,分别是田东县的高岭坡遗址、那平遗址、坡洪遗址、百渡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那哈遗址、那满遗址、田州土司衙署遗址(明代);右江区的大梅遗址、六拉山遗址、六合遗址。

  8月27日、28日,百色盆地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考古专家称这是考古发掘的理想天气。这两天,记者跟随考古专家一同前往3个考古发掘点: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进行探秘,这些遗址都在山顶上。

  自治区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说,两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随着地壳抬升,到了80万年前,这里变成了原始森林。通过已发现的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可以说明当时的先人以采集野果、块茎植物以及狩猎为主要生存手段。黄启善指着地表对记者说,由于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许多石器已暴露于地表,可以说俯拾皆是。在那赖遗址考古人员的驻地,考古专家彭长林博士就拿着一个手斧说,这是他在地表采集到的。

  考古又有新发现

  发现石器加工场和用火遗迹

  大梅遗址是百色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址之一,发掘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此次百色盆地考古发掘中揭露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目前已在广西文物工作队研究员谢光茂主持发掘的B区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场和用火遗迹,出土了近500件石制品,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和砍砸器、刮削器等工具。该发掘区所在的阶地比以往发现80万年前旧石器的阶地低,其年代可能晚于80万年前。

  坡洪遗址也是此次发掘的一个重要地点。目前,该遗址的发掘已进入最后阶段。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介绍,他们发掘出4个文化层,层位非常清楚。已在多个地层中出土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并在地层中出土了玻璃陨石,此外还发现用火遗迹。

  最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大梅遗址、坡洪遗址以及那赖遗址的探访中,发现了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而且用火遗迹就在加工场的旁边,这是本次考古的一个新发现。这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

  抢救性发掘后

  考古现场不再保留

  广西文物工作队研究员谢光茂介绍,百色旧石器因含有阿舍利文化因素而著称于世。半个世纪前,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了“两个文化圈”的理论,认为亚洲直立人不会制作技术先进的手斧等工具,他们比欧洲和非洲直立人缺少智慧和适应能力。然而,在百色盆地,近10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这里的旧石器不仅是一个含手斧的石器工业,而且其年代早到距今80万年前,这一研究成果对莫维士理论提出了挑战。

  谢光茂说,在分布广泛、地点众多、遗物丰富的百色旧石器中,是否在时间上存在早晚不同阶段?换言之,80万年前在百色盆地生活的、人数众多的古代人群的去向怎样?他们是否还继续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对于这个问题,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一直没有找到更晚的遗址或地点。此次发掘,已在一些年代较晚的地点或地层中发现不少文化遗存,表明还有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对百色盆地旧石器的研究将是一个突破。

  在采访结束时,黄启善说,由于这次考古是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完成对现场的发掘、拍照、绘图等保留资料的工作后,将全部撤出发掘现场。到了今年底,考古现场将不再保留,下一步由公路建设方继续进行南宁—百色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

  考古花絮 副馆长当起炊事员

  在田阳那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考古队员就住在山脚下的农民家里。领队彭长林博士说,因为每天考古队员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可以说是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买菜做饭,于是,田阳县博物馆的副馆长罗世柏就当起了他们的“炊事员”。

  罗世柏说,田阳县博物馆是此次考古发掘的协作单位,他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帮队员们买菜做饭、协调和当地农民的关系。他还指着门外一条崎岖的小路说:“每天我要驾驶三轮车在这条小路走上两回去买菜。路不好走,但是能为考古队员服务,我乐意!”

  女考古队员不怕苦

  在此次百色盆地的考古工地上,活跃着一名女考古队员的倩影,她就是广西文物工作队的副研究员覃芳。她主持田东县那平遗址的发掘工作,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工人都说,一个女同志管理一个这么大的工地不容易,何况还要每天顶烈日、爬山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远离都市的热闹,不能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和男队员一样整天在野外工作……这是覃芳目前的生活。当记者问她是什么在支持着她时,她的回答是:“只有一个理由,喜爱,真正由衷的喜爱。”

  不速之客袭击队员

  当各考古工地的队员正在忙碌的时候,一些不速之客常来侵扰他们,这些不速之客就是一群有毒的飞虫。这些有毒的飞虫经常乘考古队员忙于工作时,“吻”上他们的皮肤。当时就会一阵奇痒,第二天皮肤就开始起水疱,而且这些水疱还会溃烂,若不小心碰到其他皮肤,那些皮肤也会溃烂。这让许多考古队员痛苦不已。

  来源:

  南宁晚报 选稿:黄珊 作者:陈丽华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