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假离婚游戏背后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1:05 法制早报

  为分房10余对夫妻“劳燕分飞” 为上岗80多对夫妻“分道扬镳”……

  □本报记者张娜

  油田上的“假离婚”

  有媒体称“现在华北油田,人们见面都不再问‘吃了没?’而是问‘离了没?’”张林(化名)苦笑着告诉记者,“ 其实谁家离婚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有的甚至连亲人也不知道,都四五十岁的人了为了几百块钱还闹离婚,说出去不好听,大家 都要面子,没人愿意讲。”

  2005年8月7日,原来在华北油田工作的张林与妻子“高高兴兴”地办完了离婚手续。“如今,我只能每天呆在 家里愣神儿,也不敢出门,怕人家指指点点。当初乐呵呵地去领离婚证书时的心情完全没有了。”

  前不久,华北石油管理局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促进买断工龄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政策规定:单职工买断工龄的 ,可以再就业;双职工都买断工龄的,有一方可以再就业;

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再就业,但以离婚证为准。

  所以,很多像张林一样的华北油田原职工纷纷离婚。

  下岗夫妻上岗要离婚

  张林今年45岁,这种不惑之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孩子在上大学,父母、岳父母都在世,家里又有一个残疾 的弟弟。原本他与妻子李玫(化名)同为华北油田的职工,日子还能过得去。

  可好景不长,2001年的时候,华北油田下达了一份“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张林解释说,“因为华北油田 组建以及后来产量上升时人手不够,就从各油田抽调了一大批人,可后来产量减少了,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于是就有了 这样一个文件,其实这个‘有偿合同’就是我们常说的‘买断工龄’。”

  为此,夫妻俩一夜都辗转反侧,觉得无论如何买断总比下岗好,就这样,他们拿到了将近20万元的买断费。

  从此,李玫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妇女,照顾孩子,侍奉公婆。张林则为了生计四处打工,他做过修理,给工程队当 过小工,也拣过破烂。

  做小工其实就是干一些搬砖之类的活儿,张林说刚开始还有些不自然,出门老是怕碰到熟人,都跑到较远的一些地方 去做。可一次巧的是在同一个工地上碰到了原来的同事王某,两个人相视一笑,都继续干活,后来习惯了,想着都是凭自己的 劳动拿钱,没什么丢人的,结果后来连收垃圾的活也干了。

  今年7月底,一个消息让夫妻二人兴奋不已:男50岁,女45岁以下可以返岗。因为他们正在这个范围内。而此时 ,正赶上孩子放假回家,当天晚上一家人好好地庆贺了一番。不怎么喝酒的李玫也端起了酒杯。

  过了几天,单位就有人打电话到他家,详细询问了现在的家庭现状,还有两个人的买断时间和年龄。这样一来,夫妻 俩心里更有谱了,似乎返岗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可具体政策一下来,张林夫妻“傻了眼”,因为文件规定“双职工都买断工龄的,有一方可以再就业”,可后面还有 这样一条“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再就业,但以离婚证为准。”。为了两人都能上岗就只能离婚?为了生计, 当晚,夫妻俩彻夜长谈,想想生活的无奈,再想想20年的夫妻感情,两个人又翻阅了有关的规定,却发现,离婚半年后就可 以复婚。

  离婚不管初衷怎样,终归是在法律上解除了婚姻,张林夫妻俩一商量,还是不告诉孩子和双方父母了,因为老父母都 将近70岁的人了,肯定不会理解。

  于是,8月7日,两个人背着孩子和双方父母,拿着一份刚刚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来到了20年前他们曾经登记结婚 的地方,乐呵呵地用两个结婚证换了两个离婚证,一共花了80块钱,但他们觉得两个小本就是下半生的希望。当时,张林发 现,还有5对已过不惑之年的夫妻领取了离婚证书,他们是微笑着走出去的,没有一丝离婚的痛苦。

  虽然领了离婚证书,但张林夫妻还是住在一起,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张林笑着说这就是现在油田流行的“离婚不离家 ”现象。

  变数:离婚也没用

  实际上,所谓上岗并不是重新做原来的工作,而是“干一些别人不愿干的活儿,一天4小时,一小时6块钱,一个月 干18天,一个月432块钱。”但是,张林夫妻还是高兴得再盘算,“两个人一个月将近900元钱,这完全可以减轻家里 的负担。”

  但当两人手持离婚证书去单位登记时,他们却看到了一份写有“8月5日以后离婚的夫妻单位不承认”的文件。8月 5日到7日,仅仅两天时间,却让张林感到非常的头痛。一下子,他们几天来的兴奋荡然无存。

  老父母和残疾弟弟很少出门,但自从张林说夫妻俩在返岗的年龄范围以后,老人也是很兴奋,三天两头地跑过来问情 况。这一天,老母亲又过来问了,夫妻俩饭也没吃正在发愁,强颜欢笑还是没能骗过细心的母亲,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之下,张 林说出了只能有一个人上岗的政策,但是闭口不提离婚的事。

  “如果实在没办法,单位只能让我们一个人上岗的话,我会让我爱人去,毕竟我是个男人,还可以出去打工。”张林 最后说话的语气充满失望。

  记者联系了华北油田管理局,办公室的一位同志称不清楚这件事。

  随后,宣传科的一位负责人说:“政策一下来,很多原员工都有所误解,误以为不管什么时间,离了婚就可以享受单 职工待遇,但政策是8月5号才出台的,是针对8月5号以前离婚的买断员工而言的。后来,单位针对这种纷纷离婚的现象在 内部的一些报刊、电视台都相继刊登、播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问答。员工看了以后有所理解,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结婚 是对爱情的承诺,当生活的窘迫如洪水滚滚而来时,假离婚却成了无奈的选择。谁又能体会这些假离婚扮演者的个中心酸呢?

  -新闻背景-

  2005年8月5日,华北石油管理局有关部门出台的一个促进买断工龄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政策规定:单职工买 断工龄的,可以再就业;双职工都买断工龄的,有一方可以再就业;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再就业,但以离婚 证为准。

  2001年华北油田曾出台过一个“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政策(即为大家常说的“买断工龄”),当时有大批职工 选择了买断。而这次这个政策就是为照顾这些人。然而,规定颁布以后,却引发了一场七八十对中年夫妻“集体离婚”的现象 。

  随后,华北油田管理局又出台了一项新的规定,规定2005年8月5日以后离婚的不予承认,不能按照离异夫妻的 条件安排再就业。而这几十对已经离婚的夫妻却认为要以8月5号的规定为准。

  目前华北油田正在处理这件事情。

  生活无奈让他们离婚

  张林一家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在这次离婚事件当中,已经有几十户家庭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 是能拿上一个月432元钱的工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生存。

  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这种为生活所迫而出现的“假离婚”现象非常严重,而且种类繁多,也许每一种现象背后都藏 着一个无奈的故事,为此而弄假成真,带有悲剧色彩的事例更是频频发生。

  现象一:为吃低保

  北京西城区福绥境街道有关部门曾对该街道的30户低保户做过一份调查发现,有23对夫妻离婚后申请领取低保。 其中20对夫妻离婚后已经领到了低保,3对离婚后申请低保待批;有20对夫妻离婚后既领取了低保,又生活在一起;有2 对夫妻在离婚后领取到低保,但来往还非常密切。一些街道居委会反映,夫妻虽然办理了离婚手续,但仍旧住在一起的现象十 分普遍。这就不能不让人有借离婚获得申请“低保”资格的嫌疑。

  其实,有些人正是靠这份低保生活的,几百块钱的低保费对普通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有时为了生计,它就成了救命 钱,不得已就只能用婚姻来换取。

  一居民今年3月申请低保,本人是重残,无劳动能力。家庭成员是:妻、一子一女、本人母亲、岳母,共六口人。由 于其妻有手艺,会做衣服,经常能接到做衣服的活儿。在申请低保时,街道给其认定收入每月800元,当事人不认可,故而 申请低保未成。5月,他与妻子办理了协议离婚。离婚书中规定:两个孩子、两位老人(其中一人为妻子的母亲,也就是当事 人的岳母)归重残的当事人抚养。妻子不给付任何赡养费、抚养费。

  很明显,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包含他、二个孩子、二位老人在内的五口人享受到全额低保。而其妻子可以照样做衣 服挣钱。

  现象二:为拆迁多要房

  去年7月份,为拆迁多分房,上海浦东十余对夫妻上演了一场“集体离婚”。

  据报道:原本一户人家只能有60平方米的宅基地造私房,如果夫妻两人离婚了,就能多出40平方米的宅基地。“ 我们周围的村都已经被征地了,就剩下我们这个生产队了。假如多40平方米的宅基地,赶快造起房子来,以后就能多分到房 子。等到拆迁时,一家起码等于要多拿到十几万元呢。”一个村民这样说。

  某村民说,现在离婚太容易了,那些离婚的村民告诉他,只要夫妻双方商量好财产分割,协议离婚,再弄两张照片贴 在离婚证上就可以了。

  一对离婚夫妇也表示,早在春节前他们就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是如今仍然生活在一起,孩子并不知道父母之间所发生 的事情。“我们也只是有一张离婚协议而已,一张纸并不能算什么。”村民陈军说,动迁房一到手,马上就会和妻子复婚。

  现象三:为出境挣钱

  陈某与高某于1994年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生有一女,家境贫寒。2000年3月20日,高某与丈夫陈某协商 :为了去台湾挣钱回来

装修房子并还债,两人搞个假离婚,然后高某找了个台湾人办理结婚手续,以便去台湾。陈某同意妻子 的要求,办理了离婚手续,当年高某就同台湾人结婚。

  结果高某从台湾回来后,“夫妻”多次因琐事发生纠葛。后来,无奈之下高某提出和陈某真离婚。陈某当晚写好遗书 ,在高山的套房内用柴刀将妻子砍死之后,自己投河自尽。

  本来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才想到的这个假离婚的主意,可谁知竟落了个家破人亡的悲剧。

  “假离婚”

  的人性化思考

  □张有义

  当“政策人性化”的话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时,华北油田的“上岗政策”无疑成为一个鲜活的例子。该政策规定:双 职工都买断工龄的,有一方可以再就业;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再就业,但以离婚证为准。

  就是这项政策,导致华北油田部分职工短时间内突击离婚,以达到夫妻全部“返岗”的目的。华北油田方面对此的解 释是“好心出了大乱子”;应对措施是,2005年8月5日后离婚的不再享受“返岗优惠”。

  问题不是发生在这项政策本身,而是出台这项政策的标准是什么?是临时性的还是连贯性的?如果是临时性的,可能 就会导致像“群体性突击离婚”事件的发生。如果是连续性的,即必须考虑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社会福利保险等等系统问题 ,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返岗政策”。

  如果不能确立一整套人性化的劳动就业及再就业、分流就业的管理保障体系,难免就会“好心出大乱子”。

  类似华北油田这样的“假离婚”事件比比皆是,许多假离婚者因此假戏真做,最后酿成了悲剧。值得反思的是,如果 下岗再就业、拆迁、低保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能够真抓实干、真正落到实处,又有谁去做这些自欺欺人的假离婚游戏 呢?

  “百姓利益无小事”这是当前官方流行的一句话,保护人权也被写进宪法,其实生存权就是最大的人权。就业、拆迁 、低保等均是影响老百姓基本生存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好,结果恐怕不仅是“假离婚”这样看似滑稽的游戏吧?老百姓为了生 存而“假离婚”,看似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实际上应该看到“假离婚”背后的老百姓生存的艰难、为政者工作的不利。

  假离婚者所追求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是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利益,他们却要通过作假来取得,何其无奈!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管理部门与被管理者关系的可持续性应该成为管理者出台政策的标准和方向。这里 所谓的“可持续性”正是人性化的要求。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审视华北油田的这起事件,正是管理者在事件的前前后后,没有 深入实际,没有看到职工就业的正确循环模式,没有把切实的人性化要求放到第一位。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