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黄集乡儿戏教育何时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1:08 法制早报

  烂尾楼7年无人管 学校操场立坟头

  □张惠君 井长水

  河南省淮阳县黄集乡管辖下的黄集一中有一番独特的景像:始建于7年前的四幢教学楼全都是烂尾楼、学生操场上立 着坟头,连一间像样的教师住房也找不到。

  教学楼为何成了烂尾楼

  1999年全国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黄集乡政府向全乡农民每人加收50斤小麦作为“教育粮”,共筹 款150余万元,花40余万元在黄集一中建了四幢两层教学楼,却因为无钱,教学楼刚结顶便停了工。时至今日,四个缺门 少窗的房壳子在校园里被风吹雨打已有7个年头,师生身处危楼提心吊胆。

  去年11月底,记者专程赶赴黄集一中采访,所见所闻令人吃惊:两栋残缺不全的“楼壳”,经多年风雨侵蚀,墙体 已严重风化,“此处危险、严禁通行”的警示牌随处可见,一台泥浆搅拌机已变成一堆废铁。西面那栋楼的顶上,几棵约二米 高的树木在寒风中摇动。

  黄集一中的部分教师和家属气愤地告诉记者:当年搞“普九”,乡政府向农民征收“教育粮”筹建新的教学楼,新楼 尚未建成,质量良好的十几间校舍也被强行拆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领导不管不问。4栋楼同时动工,开始时轰轰 烈烈,受到上级表扬,结果却是虎头蛇尾,后患无穷。这几个楼茬子竖在这儿,既影响校容校貌,又给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 胁。乡领导把不该拆的新校舍拆了,把早应该拆的坟头却留了下来。

  危楼的后面有一排破旧的平房,那是教师的宿舍,窗户大都用塑料布蒙着,难挡风雨。在危楼的东边是学生操场,有 几座阴森的坟头立在上面,坟头上还添有新土。连玻璃都装不上的破旧教师宿舍,墙上依旧写着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 能苦学生”的醒目标语。

  后面两栋楼东边的墙上,有一个硕大的“拆”字。一个老师笑着说:“这是学生写的。有些学生入校时就见到这个样 子,毕业走了还是这个样子,你想想孩子们心中会是个啥滋味?”

  记者注意到:教学楼裸露的砖缝被风化后已完全失去粘性,灰沙松散,不能承重的柱子已明显变形,楼前的金属升降 架锈迹斑驳,已经报废。一个个黑洞洞的窗口门口,像一只只企盼的眼睛。

  师生备尝缺房之苦

  又是半年过去了,黄集乡政府对危楼无动于衷,师生反映强烈,记者近日再次来到黄集乡采访。四栋教学楼面貌未改 ,在炎炎烈日下愈发显得陈旧了。

  简陋得几乎没有一把多余椅子的校会议室,只有一张办公桌和几个矮茶几,上面堆满了学生的作业本,副校长刘相军 只好从别的房间借来了两把椅子让记者坐。“一中原来就只有这一栋教学楼,而且年久失修,原来用的全是钢窗,因变形大部 分装不上玻璃,只得用塑料布挡风遮雨。因为教室少,每个教室都有80多个学生,学生上课拥挤不堪,连过道都挤满了,老 师讲课辅导也非常困难。因为教学环境差,许多学生都转走了,去年新校长上任后,为了保住生源,提高教学质量,自己筹集 资金2万多元,把这栋教学楼进行了维修粉刷,外观虽然改善了,而容积却无法扩大。我们只希望这四栋半拉子楼早日建成, 从根本上解决个个教室人满为患的问题。”刘副校长说。

  记者想见见新校长,刘副校长叹了口气说:“他一个月前到郑州住院治病了,说句实话,他是操心过度累病的。”

  教室里的情况,用“人满为患”这个成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几个教室除了老师讲课用的一席之地外,其余的空 间全部挤满了学生,有的学生竟坐在教室的门口、甚至门外听课,一个男生无奈地说:“冬天好,挤得紧暖和,夏天可受不了 ,就像在蒸笼里。”

  操场上稀稀疏疏坐了一大片学生,有的蹲在地下或坐在砖块上,有的坐在方凳上,晒着太阳做数学题。老师介绍说: “这是一次数学小测验,因为学生太多,在教室太挤,学生容易交头接耳,相互抄袭,测验不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另外,在教 室里考试,连老师走动的空间都没有,无法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也无法对某些难题作单独辅导。”

  乡镇领导各有说辞

  黄集乡一名干部说:“当年搞‘普九’,向每人摊派50斤小麦,没有向群众讲明用途,加在‘统筹提留’项目中一 并收交,收上来后没有单位管理,专款专用,全乡5万多口人,按当时麦价,应折合150多万元,盖四栋教学楼绰绰有余, 但盖楼实际上只用了40多万元,其余的钱不知干什么用了,才使这四栋教学楼烂到现在建不起来。”

  乡教办的两名工作人员说:“这几栋教学楼拖了几年建不好,乡领导应该负主要责任。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便仓 促上马,同时开工四栋楼,边集资边施工,后来上级通知不准向群众集资,断了资金来源,施工队得不到钱转身走人,把这几 个空壳子扔在了这里,这都是乡领导赶风头、搞政绩的结果。”

  乡党委书记曹中印也向记者介绍了当年“普九”集资建校的情况:“黄集乡是淮阳县的贫困乡,基础条件差,财政状 况困难,乡一中、二中等几所学校教学条件急需改善,1999年搞‘普九’,上级不拨款,乡里没有钱,只有向群众集资, 考虑到全乡的经济状况,决定分片分期分批集资。1999年按每人30元,集了70多万元,40多万元用于一中建教学楼 ,其余挪作它用了。2000年又集了30多万元,用于别的校舍改造。到了2001年,上级明令禁止向群众集资,集资建 校这条路走不通了,这四栋教学楼也只有中途搁置了下来。”

  对于有人反映教学楼用的预制板等构件都由曹中印妻子的预制厂提供并从中牟利的问题,曹书记说:“都是从我老婆 厂里拉的,用了5万多元的货,到现在连一分钱也没给,别说牟利,连本钱也没给一分。当时没钱,到处赊不来货,眼看要停 工,是我给家里做工作拉了货,为这事,家里没少给我生气。”

  曹中印补充说:“有关部门想办法要为黄集一中拨出专款,只要有钱,这四栋教学楼的复建工程就会尽快开始。”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也不管出于什么动机,黄集一中这四栋马拉松式的教学楼至今还未到终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 愿这种让老百姓望楼心疼、让孩子们望楼兴叹的事情以后少发生,最好不发生。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