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维族学者解析古西域服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1:10 乌鲁木齐晚报

  9月25日就要揭开神秘面纱的自治区博物馆50年大庆展,其中的《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部分,年轻的西域服饰研究专家阿迪力·阿布力孜将用500余件文物铺就出一个西域服饰时光长廊,为观者重现曾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容颜。

  8月底,记者见到了39岁的阿迪力。1988年他从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在自治区博物馆研究西域古代服饰文化到现在已有17年了。17年的时间造就其成为新疆这一研究领域的佼
佼者。

  阿迪力说,50年大庆展是他首次担纲完成如此重大题材的策划。在这部分的展示中,他从新疆各地出土的文物中精选出500余件文物,其中有独具特色的草原青铜器,雍容华贵的唐代绢画,世界罕见的花饰点心、剪纸,都称得上新疆乃至中国文物中的宝中之宝。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新疆古代先民穿戴过的各种质地的衣冠服饰。

  在200余件古代服饰中出土年代最早的要算在罗布泊地区铁板河墓葬中发现的3800多年前的毛织斗篷、毡帽、腰衣和皮靴。

  阿迪力试图用这些早已被岁月剥蚀成残片的线索,为我们解析新疆先民们最为原始的形象。他的勾勒是从头开始的。

  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帽子是新疆墓葬之最,款式之丰富是其它墓葬所罕见的,有圆形编织毛线帽、羊角形毡帽、鸟头状毡帽。

  这些帽形大都适合于骑乘奔驰,情趣盎然,是西域诸多游牧民族喜欢的样式。每种帽形都将在展览中一一呈现。

  袍服也是当时西域居民的主要衣饰,那时主要有开襟和套头两种款式。展览中将陈列和田民丰尼雅遗址、洛浦县山普拉、若羌县的楼兰等墓葬出土的汉晋时期用毛布、丝绸以及棉、麻等各种面料做成的袍服。

  阿迪力说:从服装分类的细致到面料的多样,可以判断出西域人从最早只穿单一的毛质服饰,到穿衣的面料越来越丰富、考究,质地也由厚重变得轻薄。这是随着汉晋时期,丝绸之路的日益畅通而产生的变化,当然也和当时西域地区的气候越来越温和有关。

  从这些服饰中人们还能明显地感受到多种文化在西域交汇的魅力所在。尼雅墓葬中出土的毛

纺织品里,当地居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从希腊、
罗马
等地流传过来的染色、提花等工艺,面料中还有中原的丝罗和波斯的毛纱。展览中还将首次向外界揭秘1995年尉犁县营盘古墓出土的“营盘美男”服饰图案之谜。

  这具身高1.80米以上、30岁左右的“营盘美男”古尸,出土时头戴贴金麻质面具,身穿红底人兽树纹罽(罽,一种名贵的布料)袍,其上的图案以

石榴树为中轴线,两侧的图案是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牛、羊。

  阿迪力认为罽袍中出现的手持剑、矛、盾等武器的裸体男子武士,是罗马爱神丘比特的形象。石榴树纹样是古波斯的一种传统图案,织物纹样还融入了希腊罗马、波斯的艺术特色,是汉晋时期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展览中还将展出纷繁多样的鞋子,西域先民们穿过的鞋子,除了靴子之外,还有锦鞋、麻鞋。

  晶莹璀璨的各色首饰也将为展览增光添彩。洛浦县山普拉出土的玻璃珠、温宿包孜东等地墓葬中出土的珊瑚珠、海贝、海螺等项链珠饰,其美好的光泽、奇异的形状,令人感叹西域土著居民的智慧。

  阿迪力说,古代西域服饰是一滴水,但它能折射出古代西域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服饰文化散发出的每道光华!:(责任编辑:高毅 写信)

  作者:温云楠

  (来源:新疆经济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