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徽文化在海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0:58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在天涯,徽文化跨过海峡,曾有耳闻。偶然的一个机缘,到海口徽文化研究会走了一趟,结识了会长古克武先生。古会长给我看了新出版的会刊《家园》,得知,会刊宗旨是海南人大副主任、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王厚宏的题词:乡情有根皖人爱故土,文化无界琼州建家园。张少中执行主编撰写的一篇文章《2004年中国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开头即说明:“2004年11月12日至11月14日,我受海口徽文化研究会会长古克武指派,并代表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海南人大常委会王厚宏先生,应邀赴安徽黄山市(屯溪)参
加‘2004年中国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情况向各位会员作一简要书面汇报……”于是,这期会刊主要内容就是刊载徽学论坛的部分文章。我数了数,有张脉贤的《徽商中得到的启示》、栾成显的《徽学的界定与构成》、菲元的《徽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方利山的《徽商之文化解读》、白盾的《一个巨大的否定之否定———从朱熹到戴震、胡适的徽文化发展轨迹》、张玉才、万四妹的《新安医学的从医之路》、徐子超的《绩溪三胡考略》等等。读起来欢欣鼓舞,徽学研究,家乡的精神面貌,依然保持着活泼的举止。会刊的刊首语即是本次大会通过的“徽州文化宣言”。《综述》一文提到黄山学院的汪柏树教授研究的“徽州文书”,读起来尤为亲切,因为汪老师曾是我的业师,他乡遇故人,两眼泪汪汪。海南古云天涯海角,是处鸟飞半年回的蛮荒野地,当然,现在已经大不同前了,繁华而热闹。海南也同内地一样了,流动人员频繁,海口高楼林立,繁华的都市面貌日新月异。安徽人在海南,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安徽人朝气蓬勃,为海南的建设发展立了大功。有人在《家园》中,根据史料,找到了明代皖人迁琼的三则史事,以说明,琼与皖之间曾有过的亲密联系。研究徽文化的学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徽州本土及安徽籍、外省籍人士的参与,使得徽文化研究的视野更宽泛、更深入,而处于外省的民间徽学研究机构,则在联谊方面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广东社科院的叶显恩教授,既是徽学专家,也是海南籍人士,去年底,叶教授到海南省亲,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相关人员集体会见,他们交谈徽文化相关话题,甚欢。古会长说,主要内容:明清经济与徽文化的关系、徽商与海洋文化、徽商的兴盛与衰落等学术见解。

  徽商的财富故事,迄今以来一直受到商界的关注,人们惊叹徽商的财富积累的秘密,也一直寻找这种财富获得的智慧。《家园》津津有味,编写了若干篇徽商的财富故事,读来轻松而有趣。

  海口徽文化研究会每年都组织一个大型的迎春聚会,去年的迎春聚会,除了文艺演出外,还增加了一次大型的会员书画展览。聚会主题围绕“徽韵”二字。连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徽”字上墙,“研究借鉴徽文化,建设繁荣海南文化。”海口徽文化研究会有完善的章程、组织机构及办公场所,完全依靠安徽人在海南的鼎力支持,汇聚了安徽人在海南的精英。

  徽州文化不是皖文化,已经有许多学者论证了相关命题,但徽州文化走出安徽,并成为安徽人在外乡的精神纽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民间的徽学研究机构,省外的就我所知,杭州有徽州学会,浙江兰溪市有徽州研究会,再就是海口徽文化研究会了。阅读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章程,惊喜地看到,其远景目标,是要筹建以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为标志的“海口徽文化研究会”基地,融宾馆、餐饮、会议、接待、展览、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基地。文化唱戏,经济搭台,徽文化的将来,成为真正的显学,未雨绸缪看今天啊。

  作者:廖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