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挂专家号扛铺盖去排队显现医疗资源配置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7:26 金羊网-新快报 | |||||||||
为挂专家号扛着铺盖去排队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小医院无人问津, 大医院人满为患 ,看病越来越难 8月13日,周六,凌晨3时,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只有两处亮着灯光,一处是急诊科,另一处是挂号大堂。大堂的一角,一排凳子前竖着“挂号排队处”的牌子,十多个身影默
记者近日经过多番采访发现,夜半排队挂号在市内各大医院十分普遍,一些市民更为了“排号”而在医院内通宵守候。 挂号处凌晨成闹市 凌晨4时,省中医院二沙分院的大堂里已聚集了32名前来排队挂号的市民。“你‘挂’哪个医生?”一进门,每个人都会紧张地向先到者询问。记者了解到,他们全是来看专家门诊的,而每个专家一般每周只出一两次诊,而每次大约只看25个病人。因此,越早点来排队,挂上号的希望就越大。 “今天有个专家出差了,所以人少了,平时更多,起码有四五十人!到了周末来排队挂号的人更多。”吴太太这半年来每周都来排一两次队。她对记者说,除了周日,这家医院每天凌晨都会有大批等着挂号的市民在此等候。她还告诉记者:“人们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要来医院排队,到了五点,不少‘号’都已‘排满了’,那时就挂不上了。” 到了5时,排队挂号的人已接近60人。5时20分,一位男士匆匆跑进大堂,但不一会就垂着头离开了。“我问了一下,我想看的那个医生,光前面排队的就已超过挂号数了……今天睡过了头,打的来也赶不及了,只能停一个星期药了。”他不无懊丧地对记者说。 带着毛毯通宵排队 由于要长时间排队,大家都有备而来。厚衣、薄毯一应俱全,一对夫妻还带了大包小包的食品。 在大堂的一角,一位妇女因长时间排队身体明显有些支撑不住了,于是把墙边的一块硬塑料广告牌取了下来,搁在椅背上搭成了一张“小床”,和衣睡了上去。她丈夫对记者说,他们来自河源,周五早上就出发了,晚上担心睡过了头也不敢去旅店,只好在医院里过夜,“第一次来,不知道广州的医院要这样排队,早上8时上班,就已没有号了,白来了一趟,以后就不敢掉以轻心了”。 一人看病累倒全家 简姨今年56岁,坐着等候,她不停地捶着腰:“我的腰不好,不能久坐,但是现在家里只剩我能走得动,只能我来了。”简姨是为了她的媳妇排队。媳妇病了,看的是一位专家。但这位专家每次只限挂25个号,其中10个留给了预约挂号系统。“我们也办了预约的手续,但每次预约刚开始,电话刚打进去对方就称没有号了。要挂到号真是‘非常幸运’。没办法,我们只好来这里排队。” 开始是简姨的儿子来帮着排队。但简姨家住在白云区,儿子每次必须在凌晨1时就起床,转两三趟夜班公交车,赶着在3时左右到达,挂完号后还要在医院里陪着看病,往往要中午才能回家。这样每周要折腾两到三次,三个多月下来,简姨的儿子就熬不住病倒了。于是,简姨的丈夫接“棒”,去继续排队。但老人家哪受得了这种罪,不过半个月血压就开始升高。没有办法,简姨只好亲自出马。 “我也支撑不了多久了,腰疼得厉害……”简姨不停地叹气,“这样看病,没病也熬出病来!” 6时30分,挂号处开始上班,市民在保安的引导下按顺序排好队。半小时后,工作人员称所有的专家号都已挂满,排在队末的8名市民只能无奈地离开。简姨挂到第6个号,她从袋子里掏出一个面包,心满意足地吃起早餐:“还要等到10时多,看一个病,整整要7个小时……” 50元请人排队挂号 排队行列中有一名男子比较特别,他没生病,只是代人排队:“每次收50元。”这位姓廖的男子说。 廖称,两个月前他在网上看到一份招聘信息,称要请人到医院排队挂号,开价还不低,每次50元。发帖的人说,自己每周都要上医院看一个专家,但每次都必须在三四点就来排队,身体受不了,因此想到出钱请人排队。廖先生应聘后,如果“雇主”需要看病,就会提前给他电话和诊疗卡号码,廖先生就凭着此号到医院替人排队。就诊时间到了,雇主就会到医院找到廖先生,“一手交钱一手交号”。 纷纷致电留言 述说亲身遭遇 市民盛赞“揭秘” 报道还民知情权 昨日本版推出《揭秘医改不成功之看病贵》后,市民纷纷致电并留言,称自己也遇到过医生乱开药的经历,对此苦不堪言。有市民盛赞本报揭秘报道再次为民请命,还民知情权。 “《滥开药肥了医院苦了百姓》,这真的是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啊。”顾大妈退休前在某设计院工作,如今每个月有一百多元的医保费用,但她也抱怨看病是越看越贵,而且药费也比几年前贵了很多。“我有的时候看见医生给我开了些药,就问能不能不要开?医生就会说我是不信任他。没有办法,我也只能听医生的话。” 市民刘小姐说,自己带孩子去看儿科,有时问医生为什么开的药那么贵时,医生说:“我开的药是好药,要贵一点的。” 采访中,市民对医生乱开药,开贵药非常气愤,认为这是医改过程中的一个怪胎,只想着为医院完成创收任务,完全不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医改要成功,一定要完善保障制度,保证穷人和富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名网友留言写道:“我为中国没有公费医疗的贫苦民众担忧,我们都是没有‘大钱’(一月拿几千元工资的市民),没有公费医疗, 所以我们病不起啊!我只想我们有病可以看得起,只想医生们良心发现,少开‘违心药’给我们!” 邓伯患高血压已有多年,他说每次的药费都要好几百元,虽然有医疗卡,但也是感觉负担很重。邓伯说,医生乱开药已经不是秘密了,媒体就应该对这些黑幕进行曝光,让老百姓都清楚看病贵究竟贵在哪里。他说本报的报道让市民的知情权得到体现,做得好,应该坚持下去。 市民不愿帮衬社区医院 不少市民为什么舍近求远,放着附近的小医院不去,而争相去大医院彻夜排队挂号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因就在于许多市民认为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不足,医生的水平有限,看病时不放心。而大医院名医多、专家多、设备好。 医院没CT 病人不愿去 家住海珠区泰沙路的张先生今年56岁,已经查出高血压多年,平时经常头晕,因为害怕自己突然“爆血管”,他想做个脑部CT看看有没有危险,离他家最近的是海珠区石溪中医院,走路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而张先生平时看病也是去这家医院,但是,当医生告诉他这家医院没有CT,要做CT只可以到周围的大医院时,张先生不禁开始担心,医院连现在已经很普遍的CT都没有,假如自己真的出现了中风,来这家给自己看了十几年病的小医院看病有保障吗? 记者了解到,十年以前,海珠区石溪中医院一度非常兴旺,医院周围的人都来这看病,该院建院之初购进的X光机在全广州市都是最先进的,但是近五年来却没有购进一部大型仪器或者设备,而随着周围珠江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二院的成立和发展,石溪中医院很多以前的病人都流失了。 社区小医院 患者瞧不起 记者在现场见到,除了专家,挂该院的其他医生的号都不难,一些更是“随挂随看”。但采访中,所有的排队者都不愿意转看普通医生,“不放心”是主要理由。 记者还了解到,这些患者都是慕名而来的。“我的妇科病以前一直治不好,听说这里的某医生很厉害,就来找她看了。”一位姓朱的女士说。至于怎样好,他们都答不上来,“最重要是感觉”。 至于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近九成的受访者都称“从来没去过,也没想过要去”,因为“这些医院规模小,也没有什么好医生,感觉很不正规似的”。有几位患者说曾去过社区医院就医,但两三次后病情仍无好转,于是失去信心,就去大医院看病了。 难在资源 贫富不均 作为大城市的广州,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为何仍出现看病难?有专家分析,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是主要原因。大医院占有绝对优势,能吸引全省病人甚至是外省的病人;小医院软件、硬件跟不上,只落得个“捡”病人的份。 大医院专家成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广州超过20家的三甲大医院中,每家医院拥有的副主任医师数量至少几十人,有的医院超过百人;但区医院最多只有三五人,社区医院更是一个都没有。据了解,市一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就达290人之多,红会医院副高以上的医生达130多人。 在目前这个崇尚名医的社会,没名医的医院谁会去? 再说先进设备。据了解,广州市80%以上大型先进设备全部集中在大医院,CT、MR,还有一系列其它的先进医疗设备。在这方面,基层医院劣势更明显。比如市一医院就拥有10万元以上的设备350台,市中医医院也拥有115台。 小医院缺医少药 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认为,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覆盖广的路子,但目前情况刚好掉转,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大量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外地、到大医院,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另外,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即使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大医院的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有专家指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使之成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和基础。这个体系应比较健全,条件应比较完善,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实际需要。 声音 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改变不方便百姓就医的工作程序,解决群众抱怨的挂号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交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这“三长一短”等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 (新快报记者 钟起龙 实习生 沙玉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