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化要绕开“大城市化”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9:03 南方日报

  声音

  赵庆国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使中华大地崛起和壮大了很多很多的城市。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出现了——“大城市化”,在我国,迅速成长的大城市与发展缓慢的
小城市、小城镇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大城市,尤其是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在出现资源环境巨大压力的同时,正在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中小城市争夺资源。

  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大城市化”的问题,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剑桥大学教授JamesMirrlees语出惊人:“过于强调发展大城市会造成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举例说,在中国的城市,住房消费年均大概要6500元,而在农村地区则只有城市的几分之一。

  其实,就城市化战略问题,我国的专家学者一直在三种不同的城市化模式之间争论不休。主张发展小城镇模式的人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高达2亿多人,靠大城市解决不了这样多的人口失业压力,因此小城镇才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主张发展中等城市模式的人认为,小城市或小城镇投资效益低下,土地浪费严重,布局分散,城市功能不明显,城市建设无序,管理混乱,类似于一种扩大了的农村。因此,与其“撒胡椒面”似地投资于小城镇或小城市,不如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适当数量的中等城市。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有其不可忽视的优越性,亚洲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因此,超大城市的发展更为突出。

  在他们争论不休的同时,我国的很多城市却出现了所谓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紧张,住房拥挤,城市容量超负荷,等等。人们开始质疑,大城市是不是越大越好?专家对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的测算表明,当城市的规模在100万到400万人口时,城市规模的净收益为最大值。根据这个观点,大城市并不是越大越好。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城市的发展而不是人为地规划城市的发展,应该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面对层出不穷的“大城市病”,需要明确一个指导思想:我们的城市化,由谁来主导?由谁去实施?为了什么人而城市化?在大城市住宅价格直线飙升、生活成本大幅上涨、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的今天,我们尤其要警惕利益集团主导下的、人为的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

  摘自《中国改革报》2005.8.11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