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锦绣之州 华彩乐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9:32 金豹网-锦州日报

  地灵人杰的锦州,在几千年的文化通史长廊里,从不乏名人名品。

  这里是元朝开国重臣耶律楚材的故乡,现当代文化大家萧军、康殷、张仃、李惠文从这里走向全国,戏曲表演艺术家花淑兰、筱俊亭、筱玉凤、陈青远从这里扬名长城内外,世界冠军胡玉兰、奥运会冠军张宁从这里腾飞世界……

  建设文化名城,要在“名”字上下工夫,在“名”字上求突破。追寻在文化艺术领域孜孜奋斗者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是锦州的文化土壤和锦州人的乳汁滋润了名人的成长和名品的产生。一代又一代文化艺术匠人,心甘情愿以锦州的沃土为自己的家园,历经创业的艰辛、求索的艰险、成功的艰难,成就了名人名品内质的理性升华和践行思辨。

  一位学者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城市是一张弓,文化是这张弓上的弦。换言之,衡量一张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弦的质量,而名人名品就是弦的质量所在。由此可见,建设文化名城对于城市建设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名城打造名人 名人拉动名城

  还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在锦州的大地上,以一部《茶瓶计》唱红大江南北;那时的人们每每唱起电影《庐笙恋歌》中的“阿哥在哪里”,就会让人联想起“阿哥”——汪杰在锦州。

  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偶像。他们是民族的骄傲,更是一个地方文化品位的招牌,还是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生动教材。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生态和特色。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

  名人是文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抓好名人培育工程,着力为建设锦州文化名城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名人队伍。锦州已经正在实现着名城与名人互为映衬,共举扬名的局面。锦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文化基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诸多的文化优势,并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发展态势。一些闻名全国的锦州籍文化名人如灿烂的星光照耀在家乡的上空。中外文艺史表明:“文人鼎盛,代有贤名。”每一时代都会产生本时代的文艺家,每一地域也都拥有自己的文艺家。他们的名字及作品往往成为一个时代进步和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当前的文化名城建设中,锦州理应需要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文化名人。为此,我市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发现、培养、激励、推介一批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崭露头角并具有较大发展潜质的艺术家、文艺家,使其尽快创大名、成大家。王桂荣、姜玲、杨占凯、杨占坤、张旭红、李金光已经在梨园界小有名气和成就,在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拜名师,学真经绝艺,艺术大师花淑兰、梅葆玖、孙毓敏、尚长荣先后情牵锦州,促成菊坛的一段段佳话。

  青年作者李铁被从私营企业调入市文联工作,从而激发了他的工业题材小说创作,连年分别以第二、第三名入选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每发一篇小说皆被著名期刊《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作家文摘》、《中篇小说选刊》等同时转载。去年荣获青年文学奖和小说月报百花奖。青年诗人李见心调入文联后,以高产的诗作、骄人的业绩入选国内十大女诗人行列。

  文化艺术人才是一个具有特殊才智的人群,我市正以此为例,进一步为建设文化名城拓宽视野,发现、激励文化艺术新人的不断涌现。要注意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创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选优汰劣、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鼓励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建设文化名城的工作中,应该遵循艺术规律,鼓励我市文化艺术工作者,敢领文化之先,修养德者之风,赢得大家之名,自觉地把个人成名成家同家乡的文化名城建设结合起来,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锦州籍国家级的文化艺术拔尖人才,像从家乡走向全国的文化艺术名人一样,成为锦州这座文化名城的无形资产和标志性人物。树立培养一批在辽西、省内、国家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定期开展文化名人评选活动。到2007年,各艺术类国家级协会会员由123人增长到138人。2015年,形成在省内乃至国内有相当影响的文化名人群。

  名城生产名品 名品弘扬名城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聚点,以积留、汇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天职。纵观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特色的城市,都是以吸纳人类文明成果、海纳百川而著称的。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人类各种文明发展的真谛。名品是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准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名品的情感与形象的力量,扩充文化名城质的含量。

  名品是思想、精神、道德和文明的载体,其本质是道德与文明的集萃,是思想与精神的升华,是美与力的体现,这完全是由名品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名品因具有道德蕴涵和文明本质,能够对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升华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名品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文化为城市之魂,已经成为我国在城市建设中的共识,那么名品的生产和至臻至美,就是魂中之魂。

  我们以辽西走廊为坐标,历史上的锦州文化彰显了东西走向的中原文化、森林文化和南北走向的红山文化、草原文化的纵横交融,同时沐浴着海洋文化的千年洗礼,这些都在锦州留下了鲜明的印迹。金王寂的《思东集》、《拙轩集》,元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明贺钦的《医闾集》等名家之传世佳作,无不为名城名品增添了重重的历史砝码。最有个性的文化,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尽管在漫长的岁月里历经了一次次的文化冲撞与交融,锦州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个性,这是一种文化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凸现无穷魅力的内蕴所在。

  “和而不同”,是锦州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而其中鲜明的个性,是锦州文化的脊梁和灵魂。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每个文化的存在都是为了把自己的特性表现在她的生命的发展的每个细节之中”。所以每种文化都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名品,是社会承认、群众喜欢、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我市正在大力实施名品工程,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的作品,不断提升锦州文化的区域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就名品创作而言,锦州应该说一直“名声在外”。李惠文的小说《三人下棋》,高深的诗歌和杂文,孙春平的小说,白雪生的话剧《张鸣岐》、电视评书《辽沈战役》,李万武和李保平的文艺评论,易仁寰的诗歌等都在全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评剧《狐仙女》、《天子泥人梦》、“关东三部曲”,京剧《契丹太子》、《无名碑下》、《辽宫粉黛》,歌剧《江姐》,话剧《陈毅出山》及省重点作家石颖创作的京剧《酒魂》、评剧《新台月》、电视连续剧《社区的故事》(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等为全国观众所倾倒。

  如果查阅这些年锦州艺术生产方面的资料,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春色满园”。因为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批老中青文化艺术家创作活跃,每年都有名品诞生。市长刘志强在建设文化名城研讨会上精辟地指出,对一个城市来说,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我们已经为文化名城量身了目标,每年创造生产1至2部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剧目,到2015年要有30件至40件文艺作品获省级奖励,10至20件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建设锦州文化名城系列述评之四)

  作者:记者郭庆权

  (来源:锦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