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生入学,你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9:41 河北日报

  9月1日新生入学的日子就要到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即将步入幼儿园、小学、初中或高中的校门,迎接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前,家长和学生要做哪些准备呢?

  幼儿园新生:适应离开爸妈的日子

  “我最怕送孩子上幼儿园了,哭得让人心疼,有时都想把他再领回来。”对许多家
长来说,最初几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件难事,因为孩子大多是抹着眼泪进去的。

  为了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对于准备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许多小朋友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人的整日陪伴下度过的,突然将他送到幼儿园,没有了家人的专门陪伴,小朋友心理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害怕和陌生人沟通,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

  为了避免种种的不适应和小朋友心理方面的障碍,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幼儿园,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如果幼儿园内有留园老师,家长不妨让孩子和老师提前接触,将孩子预放在幼儿园中,这样小朋友就会逐渐喜欢和陌生人一起做游戏,和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够良好沟通。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接触一些新的朋友,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其次家长在选择幼儿园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要看所选的幼儿园适不适合孩子,避免日后将孩子反复入托,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

  入园前,家长一定要主动培养孩子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教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让孩子遇到困难可以表达出来,以便能够让老师明白孩子的想法。要培养孩子午睡习惯,一般孩子入园后中午都要午睡,妈妈不提前培养孩子这个习惯,到了幼儿园孩子会不适应。

  小学新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学会自立很重要。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妥善料理自己的事情,尽量不依赖父母,不纠缠父母,不乱发脾气。同时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清晨为了赶时间,父母催得浑身冒火,孩子则被逼得心慌意乱,情绪低落,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丧失主动性。而如果教会孩子自己使用闹钟起床,他就拥有了精神和行为上的主动性。对孩子来说,能独立处理某件事情,会让他们觉得十分高兴和满足。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至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种挑战,如果在家里经常干些家务,比如洗洗自己的小手帕,小袜子,帮妈妈择菜等,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除了生病等特殊原因,孩子没有任何理由不完成他应该做的家务,千万不能让孩子半途而废。

  初中生:新起点开始新生活

  新学期要开始了,刚进中学的新生一定要注意,小学和初中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家长和学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小学考试,学生的分数普遍很高,但是到了初中,考试达到高分的学生不多。这是因为初中和小学在学习内容、评分标准中有很大的区别,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时,不要过于紧张,不能认为是孩子不好好学习使成绩下降。要正确引导孩子看待分数,告诉他们小学和初中所学习的课程发生变化,及时给孩子做好工作,让孩子在步入初中前,能意识到应该怎样学习,而不是将眼光总盯在分数上。因为进入中学,很多知识都是新的,孩子完全可以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开始。

  孩子步入初中,家长应提前放手,让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学习,同时不要阻止孩子参加班级活动,让孩子学会和同学沟通,能真正融入班级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高中新生:打好基础最重要

  对于将要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心理上正处于朦胧的成熟阶段,学生们会认为经过了中考的磨炼和考验,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不再依靠别人的指点而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在一些问题上和家人有分歧,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是趋于成熟的一个过程。这时的学生需要家长、老师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教导,作为学生应该学会去认识自己这一心理发展进程,接受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不应自认成熟。

  另外,懒惰心理人皆有之,尤其是还未完全成熟的初中毕业学生,往往容易把高一看作是最简单、最有懒惰机会的高中生活。其实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是高考的第一轮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生也清楚高三不好过,但在懒惰心理支撑下,很容易忽视高一的学生生涯。所以,进入高一学习前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并坚持学好高一的课程。本报记者张丽辉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