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痴迷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0:31 温州都市报
痴迷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图)
图为附一院院长张启瑜

  编者按市委、市政府最近发文表彰温州市2005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医附一院院长张启瑜等5人获此殊荣。从今天开始,本报特辟《突出贡献科技人才风采录》专栏,陆续报道他们的事迹,以期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先进,为温州又快又好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

  一直听说今年我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获得者、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启瑜是位大忙人,直到8月29日,记者在张启瑜的办公室门口、医院手术室外、医院会议室外等候10多个小时后,终于对他的忙碌有了深刻的体验。

  8月29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星期一。清晨7时30分,张启瑜已到办公室。匆匆处理了一些需要批阅的文件后,7时40分,他前往医院八病区的病房。一位身患肝癌的病人正在等着他和医生们会诊。这位病人在接受了半肝切除手术后出现了新的状况。张启瑜在了解了病人的最新病情后,与10多位医生一起讨论,并确定了治疗方案。

  8时30分,张启瑜准时迈入手术室,开始为一位患有胃癌的老人实施全胃切除大手术。记者在手术室外等候时,从附一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廖毅口中打探到一些关于张启瑜的故事。

  一例手术思考三个月

  廖毅告诉记者,张启瑜做的一般都是大手术,时间会比较长,这次手术也不例外,即使一切顺利也得等到中午才能结束。他还回忆起上个月张启瑜成功实施的一例高难度手术。这例手术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

  那是7月13日傍晚6时10分至7月14日凌晨2时许,苍南一位50多岁的林女士在附一院接受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手术切除的病肝重达11.2公斤(正常肝为1.3至1.5公斤),几乎占了病人体重的四分之一。做了近30年肝脏手术的张启瑜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病肝,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最终成功了。手术后,张启瑜担心身体极为虚弱的林女士会出现并发症,时不时地到病房里了解林女士的恢复情况。

  手术后没多久,张启瑜赴美国出差。一天夜里10时左右,廖毅的电话突然响起。一看是国际长途,他一阵紧张,心想可能是张院长有什么大事要嘱咐。来电的正是院长,但他说的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询问林女士的病情是否稳定、最近两天吃了什么药,并一再嘱咐“林女士身体虚弱,护理时应格外留心”。接下来的几天,张启瑜还经常发短信询问林女士的恢复情况。

  “是张院长救了我的命!”记者联系到了8月18日康复出院的林女士。她说自己患病30多年,其间四处求医,还曾在上海一知名医院动过手术,但病情越来越糟。从其他医院转至附一院时,她已无法翻身及平躺,她以为自己没救了……

  患者康复出院不但使张启瑜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也让张启瑜的妻子李女士松了一口气。原来,为了这例手术的成功,张启瑜整整准备了3个月。李女士说,3个月里,丈夫经常睡不踏实,手术应注意的每一个细节及可能遭遇的不良状况在他的脑海中反反复复预演了数百次。许多个夜晚,丈夫因思索着如何进行手术、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该如何处理等问题辗转难眠;许多次入睡后,丈夫又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查阅各种资料。“还好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丈夫这样为了某一个病例或某一项工作而突然惊醒,不然真会被吓出心脏病。”听得出来,这位妻子的幽默里融汇着许多情感,也让记者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对于每一个病例,张启瑜都会反复思索、精心准备。李女士对记者说,丈夫除了有“睡梦中突然坐起”的特殊习惯外,还经常因思考如何实施手术而答非所问。谈起丈夫,李女士既充满自豪,又忍不住有些埋怨,因为丈夫把太多的时间给了医院、给了病人。李女士笑着说:“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像他这样一位买菜会买错,切菜不合格的糊涂丈夫拿起手术刀来却是游刃有余。”

  “买猪肝比谁都在行”

  “张院长确实不怎么会买菜,但是如果请他帮忙挑猪肝,他会比任何人都在行。”附一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周蒙滔曾是张启瑜带的研究生,他透露了张启瑜实施手术精准无误的秘诀———用猪肝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周蒙滔称,张院长经常会直接从屠宰场购买未经处理的猪肝,放在饭盒里做模拟手术。有时,还会放在纸箱里,再在箱子上打几个小洞,模拟进行腹腔镜手术。

  张启瑜不但对自己的手术精益求精,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这一点,周蒙滔深有体会。当医生的头五年,为了手术线打结这一个小动作,他不知道挨张启瑜批评了多少回,还被“罚”在筷子上练习手术线打结,直到他做到完美无缺。张教授对手术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不管哪个环节,一旦达不到标准,就要遭到痛批。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要求,张启瑜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外科医生。

  打着石膏坚持做实验

  “张院长对手术的研究早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甚至把每一次实验当作真正的手术来做。”中午11时许,见张启瑜仍在手术室里进行手术,廖毅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

  1999年,张启瑜在温州率先主持临床肝移植攻关。一天,医生们约好下午2时用狗开展首次肝脏移植实验。结果实验时间到了,所有的医生都到了,从不迟到的张启瑜却没有出现。廖毅拨打他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大家都感到纳闷。快到下午3时了,大家正在犹豫是否该进行实验时,实验室的门突然打开了,张启瑜被两位朋友架了进来,腿上还打着石膏。原来,他在路上被车撞伤,腿部骨折了。大家都让他回家休息,他却固执地带着石膏斜靠在实验台旁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张启瑜常对医生们说:“实验就是手术,手术刀下的是生命,一旦发生意外,就无法逆转。”

  “跳台”手术是家常便饭

  8月29日11时50分,记者等得有些心急了,张启瑜却仍然没有从手术室里出来。廖毅打听后得知:11时30分,全胃切除手术已经完成,不过休息了10多分钟后,张启瑜又开始了第二例腹腔镜手术。无奈,只得继续等待。记者忍不住询问:“他总是这么忙么?”

  “今天是比较正常的一天。”廖毅称,8月17日那天,张启瑜连续“跳台”三次,实施了胆道结石、脾肾分流、全胃切除、肝癌等4个不同的手术。凌晨刚放下手术刀,早晨又再次拿起手术刀,中午手术结束,下午2时召开院务会议……如此紧张的工作安排对于今年54岁的张启瑜来说,仍然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自己的医院有手术等着他,又碰上一些县(市、区)的医院请他下乡会诊,他还不得不两地跑,赶场做手术。

  下午2时许,结束了第二场手术的张启瑜直奔医院会议室,主持医院的党政联席会议,并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天再接受采访。直到晚上7时许,记者返回发稿时,会议仍在进行……

  他的妻子李女士颇为心疼地说,长年累月的过度劳累使张启瑜患上了一种较为罕见的美尼氏综合症。这种病一旦发作,就会呕吐不止,头部无法转动。一次手术前,张启瑜突然发病,他强忍着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成功后,他呕吐到连胆汁都吐了出来。

  是如此不知疲惫的付出使张启瑜换来了累累硕果。1999年底,张启瑜远赴有着“世界肝移植摇篮”之称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跟随成功实施世界首例肝移植手术的STARZL教授学习后,便不断向最新最难的各类外科手术挑战。2001年2月,由他主刀的浙南闽北地区第一例临床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至今,他共成功实施35例肝脏移植手术,手术死亡率为零,年存活率达85%左右,疗效达全国领先水平。

  他奉献了很多“首例”

  张启瑜用自己创新的区域动脉灌注手术技术治疗了40余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治愈率达95%以上,属国内领先水平。一般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20%至30%之间,而这项新技术使死亡率下降到了5%,使手术费用从原本的10余万元下降到了四、五万元,使病人住院的时间由原来的2至3个月缩短到了20多天。

  至今,张启瑜成功实施各类手术数千例,一系列最高难度的外科手术被他一一攻克,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市首例”、“全省首例”、“浙南闽北首例”。2001年至2004年间,他共主持8项课题研究,曾获得市科技进步奖、省医学科技进步奖、省科学技术奖、省劳动模范、全国首届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等荣誉。近几年,他还先后在国内专业医疗杂志上发表了论文30余篇。正是凭借精湛的手术技术和诸多的科研成果,张启瑜被评为我市2005年度突出贡献科技人才。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启瑜带领该院普外科跻身省医学重点学科行列,但他却没有丝毫的自我满足。廖毅说,一次手术就如同一场战役,作为“总指挥”的张启瑜善于把每一位医生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上,并能够虚心听取每一位合作医生的建议、意见。张启瑜也总会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每一例手术的成功从来不是靠个人,而是团队联合作战的结果!”

  成为附一院掌舵人后,张启瑜通过兴建急救中心、与市八医联合办医、筹建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新院等举措,为该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数的成功背后难免有遗憾。该院组织人事科科长金苗苗说,张启瑜最大的遗憾是目前医院的就医环境相当拥挤,难以满足所有前来就医的患者的要求。而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医院的技术水平至少保证在50年内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能够挽救更多的重病患者的生命,为更多的市民带来健康。刘雪菲吴敏建陈侄辉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