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信报:让志愿者精神化作城市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4:57 时代信报

  让志愿者精神化作城市财富

  迎亚太市长峰会《时代信报》社评(之二)

  -城市刀锋

  老枪/文

  亚太市长峰会召开在即,迎峰会志愿者正在成为重庆街头一道醒目的风景线。

  志愿者,在海外华人文化圈中被称为义工。相较于志愿者这个词,义工所表达的内涵要更为丰富:“义”者,义务,正义,公义,义举,义不容辞;“工”者,做工,工作,打工。两个造型极简、神形兼备的汉字,没有多余的偏旁作修饰,没有繁冗的笔划作噱头——既卓然独立又悲天悯人,既扶弱济困又不仰人鼻息。

  与志愿者相比较,义工这个词表达了更为本质的“民间自发”与“社会公义”精神。

  溯源中国的志愿者活动,当初主要是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或者某些有官方背景的社团组织所发起的公益行动。这里所指的“公益”,除了公众利益之外,更多的,其实是公家利益——譬如青年志愿者、城市创卫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等,这一类志愿者组织的出炉,多半是响应政府号召的成果。一旦号召者的“中心工作”圆满结束,志愿者的活动成绩,都将被写入官方的年度总结报告中。之后,那些热心志愿活动的人们便作鸟兽散,又等待着下次——再有某上级部门对他们发出新的召唤。

  可以说,正是在这种“官办志愿”活动年复一年的培养感召下,不取报酬的义务精神和公众参与的民间态度,才开始在中国社会渐渐萌芽;由此,才有绿色环保志愿者组织一类独立于官方体制安排之外的“非政府组织”在华夏大地的诞生。

  “非政府组织”与义工,这两者所展示的,正是一个逐渐成熟的现代社会的两面:社会自治与公民精神。

  然而,这种“官办志愿”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媒体报道,从上周六开始,在我市渝中、南岸、江北、九龙坡、沙坪坝五区,有百万市民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重庆最大规模一次志愿服务大行动,为迎峰会擦亮窗口,装扮城市。这些志愿者手执净布,臂带红标,仔细擦拭路边店招护栏,婉言劝导乱丢垃圾的行人……

  百万志愿者上街,并且据说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都是奔着“迎峰会”这个任务去的。这一壮举,与其说表明了广大市民对峰会意义的认同,还不如说它更多地表现出有关部门的强大动员能力;除此之外,它还暴露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对于亚太市长峰会在渝举办的意义认识不足。

  我们为什么要组织百万志愿者上街?回答是“擦亮窗口,装扮城市,增强市民的主人翁参与意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这回答听上去很好:目的明确,动机纯正。但有人要问了:难道重庆的环境卫生是靠志愿者来维持的吗?如果说“是”,那么,它是否意味着有关职能部门的效率低下,或者是政府的财政支出不足以养活一支专业高效的环卫队伍?难道新加坡、悉尼、名古屋、首尔的市政当局没有发动他们的市民装扮成“志愿者”,手执净布、臂带红标、倾巢出动地去替环卫工人“顶岗”,他们的市民就不热爱自己的城市了?

  由于习惯使然,我们的某些可以调动百万市民上街的“社会组织力量”,常常喜欢把志愿者简单地视作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的“外围群众”;更有甚者,将其仅仅当成作秀的道具。这种自上而下、有组织的大面积作秀,从短期看,确实可以壮大声势,造成有如城市

嘉年华一样红红火火的舆论效果;但从长期看,却无助于公民意识的落地生根,无助于民间社会的自治原则与政府意志形成良性博弈。它向外传达出的,是一种与“义工精神”背道而驰的理念。从更深一层探究,它还透露了一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格教化”,即——对于任何“公益行动”的意义,你只要“响应号召”就行了,完全不必再有公民个人的价值判断与追求。

  这样的志愿者,当他们结束活动,扔掉手里的抹布和袖标,融入茫茫人海之中——由“群体中的一员”还原为“无组织的个人”之后,可能转眼就会变成一个城市环境的破坏者、一个习惯于朝任何“敢于冒犯”他的人露牙齿而不是露微笑的人,一个如央视某著名主持人那样,在骨子里充满“话语霸权”的衙门官吏;甚而至于,成为一场街头惨剧的冷漠看客。

  而我们在等待,这座城市也在等待,等待另一类志愿者的大量涌现——像重庆绿色环保志愿队队长吴登明那样、像重庆彩虹小组那些不知名的“艾滋干扰”志愿者一样、像为重庆大轰炸对日索赔团长期义务打工的高原那样、像为了改变重庆的城市污染现状不断要求与环保局长进行对话的网民郑祥光那样……他们的志愿行为动机,皆出自一个公民的道德勇气和责任担当,出自他们心中对他人、对社会、对家园永不枯竭的爱。

  惟有这样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精神,才可以化为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城市财富。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