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夜里飞梭银针绣出五彩肚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6:34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一台老掉牙的缝纫机,已用了30年的电熨斗,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老旧平房里,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妖艳绚丽的肚兜翩然而生。总习惯在灯光下飞针走线,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为每件肚兜赋予了生命,也引来无数赞叹。她叫吕发桂,外界喜欢称她为“肚兜婆婆”,虽已年近花甲,但她为自己的工作定了一个期限:“做到我看不清针孔的那一天。”

  银针彩线总在夜里飞梭

  夜晚10时,马鞍东路上的店铺大都已关门,在距路口约100米处,一间狭小的店面内透出橘黄色的灯光。推开半掩着的木门,18平方米大的空间里,大大小小的肚兜挂在墙壁和房梁上,有大红色绸缎面的,有嫩粉色绣牡丹的,还有最新潮的蕾丝滚边的,红红艳艳的颜色映得人眼睛有些发胀。房子每个角落都堆放着五颜六色的布料,只留下一个裁剪布料的案桌,和一台边缘已磨得发亮的黑色缝纫机。案桌上放着一块圆柱型水泥墩,墩上一个电熨斗还在“扑扑”冒着热气。

  吕太婆坐在桌边,鼻梁上挂着老花眼镜,手中的针线在一件大红色肚兜上穿来穿去,一副鸳鸯戏水图跃然布上,栩栩如生,精致而艳丽。“我就喜欢晚上做手工活,不但清静,一针一线都缝得把细。”嘴上在细声细语地念叨着,手上的动作也在熟练地重复着。“纯手工的东西才能代表一个手艺人的精、气、神,虽然很累人,但我一摸到布,精神就来了。”

  红着脸蛋姑娘买走肚兜

  做漂亮衣服,当个好裁缝,吕太婆从15岁进入位于火车北站的长江服装厂起,这个理想就在她心头生了根。从学徒到工人,从工人到制衣的师傅,这一路走下来,掌握的是一手精湛的技艺和对做衣服的热爱,旗袍、棉袄、工作服……40多年的时光在衣服样式的不断更新中悄悄流逝。

  退休后,一次过年,女儿感叹娃娃的衣服卖得金贵,她动手为孙儿做了一套绣花小棉袄和一件肚兜,立即引来大家的热烈追捧。这时,吕太婆才欣喜的发现,这种手工制作的中式衣服很有“市场”。

  8年前,在简单的筹备下,一间用自家平房改装的小小铺面在马鞍东路上静静开张,制衣的工具和缝纫机全是原来在厂里用了几十年的“家伙”。没有店名,没有广告,吕太婆做的漂亮肚兜和棉袄渐渐在整条街上流传开来。姑娘们红着脸在门外悄悄张望,最后又红着脸,悄悄从店里买走一件在当时看来穿上身会有伤风化的肚兜。

  因为独特,因为精致的手工绣花,吕太婆家的肚兜生意渐渐从最初的两天卖一件发展成如今的一天卖20件。有人开玩笑说她,“虽然你是老人家,但你也算引导了一股复古潮流哦。”

  复古风潮肚兜远销欧美

  “可能是越来越多人喜欢复古的中式风潮,老妈的肚兜才这么受欢迎。”女儿王芳琼说,这些年来,母亲的手艺渐渐传开,常有人大老远从新都、双流等地开车来买肚兜,许多从美国、芬兰、英国等国家来成都旅游的老外也被人介绍到此处买肚兜做纪念品,就连四川省歌舞团也偶尔要在他们这订做表演用的肚兜。生意一忙起来,就只有请两个工人专门负责锁边和钉花,一到夏天销售旺季,单子还要排到一周后。

  曾有很多人建议吕太婆把家庭作坊搞大,让制作工序机械化,批量生产更多的肚兜,但吕太婆总是笑着摇摇头,“我没那么大的雄心壮志,我只想做到自己做不动的那天为止。纯手工的东西才最有价值,也许一二十年以后,大家还能想起那个一针一线做肚兜的婆婆。”

  早报记者孙琪摄影麦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