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抗战》专题 > 正文

《抗战》第十集:不屈的战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0:36 中央电视台

  抗日山烈士陵园

  解说:这里埋葬着750多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名烈士的英名。这是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1942年的7月7日建成的。陵园建成后,人们自发地管这里叫抗日山。

  国殇墓园

  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安息着抗日远征军的8000英灵。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1月,是抗战中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忠烈祠后面的这整座山是烈士冢。埋葬着3346位将士的忠骨。他们是在同一次战斗中牺牲的,那次血战整整打了42个昼夜。

  英灵山

  这里掩埋了267位抗日将士的忠骨。抗战期间战死于胶东大地上的20850位英魂,在这里只留下了姓名。英灵山巅的烈士塔建成于1945年的8月15日,那正是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他们不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宝库中无比灿烂的瑰宝。

  主持人:英雄是为祖国和自由而战的人。

  八年全国抗战,中国军队的重要战役进行了200多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在英勇奋战的日日夜夜里,那些离我们而去的英雄们的魂魄,长留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解说:赵一曼,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在抗日战争中成为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大英雄。1936年8月2日她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她是在一次与敌人的激战中,身负重伤后被俘的。

  今天的人们也许还会再问,历史为什么对赵一曼怀着一种特殊的崇敬?

  赵一曼事件材料

  这是保存在哈尔滨公安局里的有关赵一曼的卷宗。它记录了赵一曼在狱中遭受的酷刑和折磨。

  但直到牺牲,日本人所能了解的只是:她叫赵一曼,是一名抗联战士,他们不论用什么手段都无法摧垮赵一曼坚强的信念。

  坐落于哈尔滨市区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曾经是伪滨江警务厅所在地,赵一曼曾被关押于此。在这里,赵一曼用她不屈的意志与敌人做了最后的较量。

  ——刚刚被抓的时候,她浑身是伤,腿也断了。

  ——敌人灌辣椒水,灌了以后她肚子都涨起来。

  ——用竹签子扎她的手,用烧红的铁往她身上烙,还有电刑。

  ——等她醒来,用鞭子抽。而且是对着这个枪伤啊,抽。

  ——日本人就是说哪怕你哼哼一声,他都觉得是战胜了赵一曼。可是赵一曼就是没让他们得逞。

  ——她就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不惜一切去捍卫它,这就是我,赵一曼!

  那些酷刑是人类的兽行。这里是赵一曼最后的战场。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伪军押上开往珠河的火车。赵一曼在车上,用没有指甲的双手给幼小的儿子写下了遗书。几个小时之后,赵一曼在珠河小北门被枪杀。

  陈红 赵一曼孙女

  "宁儿啊!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赵一曼读过的书

  解说:当解放以后,千千万万的人们可以大声诵读赵一曼遗嘱的时候,人们在问,赵一曼是谁?她从哪里来?遗嘱中的孩子又在哪里呢?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无名英雄留给我们民族后代的吗?

  20世纪50年代初,赵一曼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公映,感动了一代人。

  陈红 赵一曼孙女

  电影《赵一曼》公映了,拍的是东北的女英雄赵一曼。当时听说这个原型是四川人。

  解说:1954年,一位曾和赵一曼并肩战斗的领导同志认为电影中讲述的这位赵一曼应该是四川宜宾人,姓李。但她的身世和真实姓名人们并不知道。

  当时在东北,日本侵略者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强迫老百姓迁入一个个"人圈",也叫"集团部落"。在铁桶一样的统治下,如果赵一曼是宜宾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会惹来杀身之祸。那她怎样去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呢?而赵一曼深入村屯各户农家,做宣传,组织妇女,也组织游击队,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

  陈红 赵一曼孙女

  她是装哑巴。她和一个老人一起过鬼子的关卡,老人说,你是南方口音怎么办呀?你一说话,人家就听出来你不是北方人。

  杨自田 宜宾市党史办干部

  老太太对赵一曼说,你别说话,由我来说。在关卡,老太太说我们回娘家去,这是我闺女,她是哑巴。

  解说:从此,赵一曼就跟这个老妈妈每天形影不离,成了老人家的"哑巴女儿"。赵一曼牺牲后,吕妈妈也很想知道赵一曼的家在哪里,家里还有没有亲人?但没人能告诉她。

  陈红 赵一曼孙女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解说:同样是在解放以后,宜宾有一位叫李坤杰的人也在寻找妹妹,她的妹妹是一个女革命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受党的指派前往东北。当时她还带着一个两岁的儿子,临行前,不得已把孩子送给了亲戚。

  杨自田 宜宾市党史办干部

  她离开的时候,小孩哇哇地哭,那个时候她非常难过。她说我想回去抱也不可能,只好硬着头皮走了。尽管很痛心,但是我要到东北去。

  赵一曼与宁儿

  解说:分别前,母子俩拍了这张照片。

  这个年轻的职业女革命者叫李坤泰,四川宜宾人。但李坤泰和她的儿子是否就是赵一曼和宁儿呢?

  1956年,李坤泰和儿子的合影被带到珠河地区。曾和赵一曼朝夕相处的游击队员和乡亲们辨认以后,惊喜地喊出了"瘦李",这是他们当年对赵一曼亲密的称呼。

  赵一曼在病床上

  而这在日伪的档案中得到再次印证:这是一张赵一曼被捕后的照片--肉体创伤的痛苦使她紧闭双唇,而安详闪亮的眼睛、清秀的容颜说明:赵一曼和李坤泰是同一个人。

  陈红 赵一曼孙女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2日,你的母亲赵一曼在车中。"

  解说: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留给我们民族的遗书,她真实的名字叫李坤泰。

  赵一曼1905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赴东北抗日;1935年,担任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936年就义。

  当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民族英雄赵一曼诞辰百年。

  李林

  1937年秋天,一个21岁的女子背了一支六五步枪来到了山西平鲁县,她就是日后驰骋长城内外,闻名雁北大地的女英雄李林。

  在抗日战争艰难的相持阶段,1940年的4月的下旬,敌人从同蒲、平绥线调集大量军队,分兵三路猛扑洪涛山区,对根据地腹地发动第9次扫荡。李林当时担任八路军120师骑兵营的教导员。为掩护专署机关和群众撤退,她毅然率领警卫连吸引追敌,向大部队转移的相反方向冲去。

  黄晓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但是后来她发现部队还没有全部转移走,实际上大部分已经冲出去了。可是她又调过头来,再次杀入敌阵。

  李林牺牲处龙王庙

  解说:这里是李林最后的战场。

  黄晓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林是双枪女将。她是两手轮流持枪打敌人,击毙了五六个。最后弹尽粮绝,子弹只剩下最后一粒,而敌人往前紧逼了。最后她用这一粒子弹对着自己的喉部,开枪自尽。

  解说:李林牺牲时年仅24岁,已有3个月的身孕。

  李林是印尼归侨。1930年,14岁的李林回国求学。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在她幼小的心里播撒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民族最危险时候,在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全民抗战、团结抗日的旗帜下,李林和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受到抗日救亡热潮的熏陶、感染,投身抗日救亡。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总计对敌作战12万5千次,消灭日伪军171多万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也付出了极大牺牲。

  李林牺牲是1940年。当她还在上海中学读书的时候,她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也是她对自己生命的写照。

  张自忠

  解说:几乎在李林牺牲的同时,抗日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湖北枣阳战役中为国捐躯。1940年5月23日,将军的灵柩在人们的护送下离开宜昌前往重庆。

  江权三 宜昌市民 83岁

  从东山草堂到码头,有五六里路程,都挤满了人,都等候灵柩到来,那个场面也很壮烈。路祭的人都是叩拜行礼,有的甚至跪在地下哭泣,一时不能站立起来。

  张廉云 张自忠之女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的飞机来了,日本的飞机它当时是俯冲,咱们这儿的警报那是响得很厉害。日本的飞机就在这里俯冲。但是咱们的老百姓都在旁边站着,秩序井然。送行的队伍还是继续前进,没有人指挥,没有一个人退去,没有一个人脱离开队伍,对日本的飞机,我们国家的人民蔑视它们。

  张自忠

  解说:人们是在护送一个民族的英雄,不仅仅因为他是为国捐躯的一位高级军事将领。

  张自忠治军严明,身先士卒。自1933年的长城抗战始,每上战场,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战都要写下遗书。

  张廉云 张自忠之女

  他的副官叫朱森元。他说:总司令每次上战场的时候,就写一封信,等他回来的时候就把它给撕了。这是他从抗战开始就有的一个"报国必死"的决心吧。

  解说:但这次将军牺牲了。他再也没能撕掉他的遗书。

  1938年,一个女学生随着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来到张自忠部队的驻地宣传演出,在这里她见到张自忠。那一天,下着大雨。

  张自忠

  张瑞芳 时为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团员

  我们就唱歌,等着雨停。我们在师部前头的一个大树林里,这时候师部里头出来一群人,都光着脚,披着雨衣。

  我一看是张自忠等师部领导来了。他看到我们就说:哎呀,看着你们,我心里很难过,你们都是北平的学生,你们家乡沦陷了。我们也是听了上面的话,不让抵抗。你们家乡没有了,我很抱歉。他说得很动心。他说,我将来一定要战死沙场来表白我的心意。

  解说:1940年的鄂西枣阳战役,张自忠率部激战9昼夜。他命令部队:"一定要死守阵地。没有子弹了,用刺刀刺,用大刀砍,用石头投,最后用牙咬!要坚决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炮弹如雨点般炸落在张自忠将军的前前后后。将军受伤了。他静坐于山冈上听任伤口鲜血流淌。

  张自忠遗书

  张自忠出战前留下两封绝命书,一封给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一封是给全体将士。句句肺腑,字字千钧:"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罄,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孙维玉 宜昌档案局原局长

  张自忠将军满身都是血。他的副官叫马孝堂,要他避开那个阵地,张自忠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这是当逃兵!张自忠坚决不离开,他一直战斗到最后。

  解说:1940年5月16日下午5时,张自忠将军身中六弹。最后一颗子弹,射中他的头部,将军倒了下来,壮烈殉国。

  在他牺牲后的几十年里,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在祭奠他。

  烈士的碧血洒在后人的脚下,今天,在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在上海,在天津,都有以张自忠的名字命名的道路。

  高高的太行山上,活着一个永远年轻的生命。

  黄埔军校的左权

  左权,一个标准的军人。世界四大军事学院,他读了黄埔军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两所。他参加了红军,走过长征。著名的百团大战,他是重要的组织者之一。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在突围中殉国,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百团大战使华北日军遭到重创。他们想尽办法要摧毁八路军指挥机关。日军不断扫荡敌后根据地,到1942年,八路军和根据地进入了抗战最艰难的时期。

  1942年5月22日晚,日军发现了一个密集向外发送电报讯号的中心,立刻以2万重兵合围。当时许多和左权一同突围的同志认为,左权完全可以迅速撤离。但左权为什么就是不走呢?

  左太北 左权之女

  他一定要把机要科的人带出去。因为机要科都是十几岁孩子,打电报、做译电员,没有什么战斗经历。我父亲和他们讲:你一个人要比一个团还重要。因为要是丢了密码,那我们整个部队,当时就是靠电报联系嘛。所以一定要把这些人带出去,所以他一个一个地拽。

  罗健 时为八路军总部机要科译电员

  我掉队了,但是那时候敌人还没有打炮呢。他就说,小鬼你怎么在下边,不能到下边去,要上来,顺着这条路走。那个坡我又上不来,他就拉我。

  解说:这时敌人一步步收紧包围圈。日军飞机不时地投弹、扫射,受惊的骡子狂奔乱跳,将密集的突围队伍挤堵在狭窄的山沟中。

  徐敬一 时为八路军总部机要科译电员

  到最后一个山口的时候,他喊着要我们继续走,我们跟着他也就是二、三十米这么远吧,他喊:你们都趴下,我过去没事了,你们再走。

  罗健 时为八路军总部机要科译电员

  他就叫那些人都趴下了,但是他自己没有。

  徐敬一 时为八路军总部机要科译电员

  以后,眼看着一颗炸弹落下来,左参谋长就倒下了。

  左太北 左权之女

  后来听彭德怀伯伯说:他听到炮弹的声音,他可以走或者趴下,但是他顾着大家,根本没顾上。他就是那么强的责任心,他认为什么都需要保护,什么都是他的责任,他都要去完成。最后,他牺牲在战场上。

  左权将军

  解说:将军1岁丧父,母亲艰难地把他拉扯大。19岁离家投身革命再也没能回过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修书告诉母亲:

  "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他说,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

  左太北 左权之女

  所以他最后的牺牲,表现了他为了民族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舍掉。我觉得他所有的一切都想到了,而且所有的一切都想得非常清楚,我想我父亲是一个民族英雄。

  解说:左权牺牲整整7年后,84岁的老母亲才知道儿子的死讯。那次,朱总司令命令进入湖南的部队去看望将军的母亲。战士们唱着《左权将军之歌》来到将军老家,高声道:"左权没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这一年是1949年。年底老人就去世了。辞世前,将军不识字的母亲请人代笔,为儿子写祭文道: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1937年8月14日,淞沪抗战的第二天,弱小的中国空军在杭州湾上空,首次和号称"所向无敌"的侵华日军航空队展开空战。中国飞行员舍生忘死,上演了罕见的"空中肉搏",3天共击落日机45架,给号称日本海军航空兵精锐之师的木更津、鹿屋航联队以歼灭性打击。

  率领中国空军主战并击落第一架日机的是高志航,中国空军第4航空驱逐大队的大队长。

  高志航

  高志航出生于吉林通化,原名高子恒。因自幼看到贫弱的中国被人欺辱,一心想掌握先进的武器,御敌报国。于是赴法学飞行,后又受伤,断了腿,历尽艰辛。但他壮志不已,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志航"。

  九一八后,东北300余架飞机不战而入敌手。为再上蓝天抗击日军,他与妻儿生离死别,舍弃一切,到达南京。

  高志航与妻儿

  八一四空战,高志航凌空一跃,英勇杀敌,被誉为"天神"。

  高晓新 南京空军指挥学院副教授

  高志航驾驶他的飞机冲向敌人。当时杭州笕桥上空,正处于台风区域,完全是一片混战。高志航咬住了敌人的飞机,猛烈地开火。将一架飞机击落。这是中日空战中,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敌人的飞机。

  解说:高志航和他的战友,在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3个多月的英勇作战中,击落敌机230架,击毙敌飞行员327名。

  但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见不到中国空军的身影了。第4大队后来的13位飞行大队长和许多飞行员都壮烈殉国,他们和高志航一起长眠在这里。但高志航的名字和空军第4大队的番号在抗战期间一直鼓舞着中国人。

  和父亲分别时,高丽良3岁;父亲牺牲时,她8岁。

  高丽良 高志航之女

  那个时候听收音机,知道高志航死了,全家都哭。那个时候我8岁了,懂事了。我扶着那台收音机--你为什么要说我爸爸死了!就是哭啊。

  高志航座机(第四大队)

  解说: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敌机来空袭了。机场没有雷达,全靠肉眼了望,于是一切都晚了。但高志航仍然冒死冲向战机。

  高丽良 高志航之女

  就有人喊,不能去,不能去!,他就甩开他上了飞机。那个时候飞机,据我长辈讲,要摇螺旋桨,要用火烤,那时候摇不起来,就用绳子拉螺旋桨,启动不起来,我爸爸急得不得了。炸弹就下来,这样他就牺牲了。

  解说:牺牲的时候,高志航30岁。在抗战期间,共有202名中国飞行员在守土作战中牺牲,平均年龄只有23岁。

  高丽良 高志航之女

  爸爸没有了。后来就听长辈讲,周总理说: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

  马本斋

  解说:在抗日的敌后战场上,活跃着民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毛泽东称赞他们是"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了回民义勇队。从1937年到1944年,他指挥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万6千余人,威震华北平原。

  1941年8月27日,日军包围冀中,威逼群众交出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当场有多人被杀,但回汉两族群众守口如瓶。马母闻讯,挺身而出。

  在监狱里敌人对马母威逼利诱,要她给儿子写劝降信。马母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 为不让儿子担忧,一心杀敌,马母绝食,决心一死,这感动了狱中的一个伙夫。

  马国超 马本斋之子

  她就和炊事员讲,你要是回族,你要是中国人,如果有一天你良心发现,你愿意到八路军,到回民支队去,你告诉我儿子,让他狠狠打击日本鬼子,别惦记我老太太。

  马本斋的回民支队

  解说:马母被捕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激愤的战士们一齐涌到司令部请战。

  马国超 马本斋之子

  但是我父亲说,"我和我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咱们千千万万的战士都有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如果都这样的话,我们还怎么抗日?怎么步调一致?不能因为我的母亲被抓而改变我们整个作战计划。

  解说:最后,马母绝食7天,壮烈牺牲。

  中华各族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浴血抗争14年,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马本斋一家有3人为国捐躯;他所在的回民村牺牲了370多人。

  马本斋母亲遗物

  母亲牺牲后,马本斋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解说 长期艰苦的斗争损害了马本斋的健康。1944年2月7日,就在母亲牺牲后不到3年,马本斋与世长辞。他死的时候是半坐着,腿上摊着他正在写的《战斗札记》。毛泽东闻讯写道:"马本斋同志不死"。

  马国超 马本斋之子

  我父亲在病中的时候,就问我:我教了你那两个字,上次教的两个字,你记不记得?,我说:记得,是"中国"两个字。他说,对!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各个民族的祖国,你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爱你的祖国。

  戴安澜

  解说:戴安澜,抗日名将。长城古北口、台儿庄、昆仑关都曾有他的身影。1942年1月,中国远征军挥师缅甸协同英军作战,以阻止日军占领缅甸、威胁南亚的企图。这一次远征,使戴安澜再也没能回到祖国。

  震撼我们的不仅是他的赫赫战功,还有他的不忘读书。他不是泛泛地读书。一年中他要看130多本书,涉及军事、机械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他的读书要求是:"一事不知,不更二事,一书未解,不读二书。"

  戴覆东 戴安澜之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晚上都是和我在一起,我在这里做功课,他就在这边看书。那时候只有一个很小的碟子,里头有两根灯草,就是菜油灯,灯光很暗。到9点钟我就不行了,打瞌睡就要睡觉了,他就叫我睡觉。有时候我也睡得迷迷糊糊的,发现他还在那儿看书。

  戴安澜

  解说:在那个战争的岁月,戴安澜把增进学力提到和强健体魄、发扬国威一样的重要位置,是将士必备的修养。戴安澜说:"总要学有所成,报国之道,即在其中。"

  戴覆东 戴安澜之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长城古北口,为了保卫长城,中国人牺牲了不少。他曾经到长城上去过,他就是想看日本人机枪和步枪究竟怎么样在协同作战。上去之后,被日本人发现,用机枪把他封锁起来,在长城上距敌只有50米的距离啊。

  解说:戴安澜写过3本军事著作,都是这样从战场上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戴覆东 戴安澜之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觉得我们中国士兵死得太惨。很多很多的士兵都是非常好的,非常纯朴,非常善良,而且非常勇敢,但是不懂战术。他觉得要做一个真正的现代军人,一定要懂得现代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东西。

  解说:戴安澜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我国之失败,在于一般人无知识,无学问,学成皮毛,不求实际。……此后立国,如不从基本立足,则国事更将败坏无底也。"

  中国远征军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领200师深入缅甸英勇挫敌。他与数倍于我的日军在东瓜血战12天,歼敌5000余,棠吉血战更是扭转了东线的战局,然后主动撤退。

  李润怀 时任200师少校连长

  很艰苦。我从来没吃过的芭蕉根、草皮,我都吃了。我一个连234个人,最后回到国内,只有64个人。没有人战死,都是饿死的,或者是病死的。

  解说:撤退时,戴安澜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撤往泰国边境与第6军汇合,这条路上,只有一个营的日本驻军;另一个是向北与第5军汇合,但走这条路线要过3条大河、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还有敌人的3个师团。戴安澜硬是选择了这条向北的路。

  王楚英 时任驻缅英军联络参谋

  戴安澜是英雄,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他毅然向北去。向北去有几个目的:一个他可以把敌人的3个师团吸引住,来追他,其余的部队就可以不受压力;再一个,第5军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他要回去救第5军。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戴安澜都是宁愿牺牲自己,要救大局。

  戴安澜遗书

  戴覆东 戴安澜之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说,我决定以一死来报效国家。他说,我死,没有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个时候是应该死的。

  解说:1942年5月17日晚,部队遭遇日军装甲车袭击,戴安澜胸部、腹部各中一弹。战士们抬着身负重伤的师长,在原始森林中继续突围。5月26日戴安澜牺牲,年仅38岁。牺牲时,将军嘱托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毛泽东为戴安澜将军赋挽诗一首:"……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将士们就是传唱着《重整旗鼓报今仇》这首戴安澜创作的歌曲,扶着将军的棺木,舍生忘死向北奔进。歌声响处,悲鸣山谷,回荡林梢。他们在原始密林中翻山越岭70余日回到了祖国。

  相关专题: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抗战》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