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进四川省委指出:青少年道德状况堪忧成年人负面表率作用明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4:08 人民政协报

  日前,民进四川省委专门制作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查问卷统计表》,在各市级组织的帮助下,在四川省内展开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当代青少年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熏染效果明显。首先,成年人负面表率作用明显。这主要体现在父母、老师等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的不文明、不遵守社会公德等。未成年人的思想,特别是公共道德、文明举止等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模仿、学习形成的。这不得不让人担心:现在老师责骂、体罚学生等现象触目惊心,如果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如此地教育我们的
下一代,会给这些幼小的心灵蒙上怎样的阴影?而且,在部分学校、家长中,仍旧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变味的素质教育等现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次上,学校很难真正把德育放在工作第一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评价学生往往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而部分家长也在挤占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为孩子报多种的辅导班,以提高孩子素质来应对未来的择校、升学、就业等问题,使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变成了应试教育的附庸。同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日益巨大,不可忽视。调查中发现,众多未成年人都将看电视作为放学以后最喜欢做的事情;8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的接触了网络,30%以上的未成年人经常甚至长期接触网络,但是上网大多数时间都是玩游戏、聊天等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所拥有网友的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同时有大约8%的高中生有过网恋的经历。调查中还发现,未成年人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缺乏诚信。在回答“你在比较重要的考试时曾经作过弊吗?”这一问题时,选择“没有”的只有近60%,选择“偶尔(5次以下)”的占到了37%,而且这个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此外,未成年人心理状况也令人担忧。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内容陈旧,与飞速发展的客观世界和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存在距离,不能真正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普及,缺乏精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整体教育较多,差别教育较少,教师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的沟通,因此在遇到挫折或者麻烦的时候,选择父母、老师等成年人倾诉的分别只有27%和4%,更有30%不找人倾诉,自己承担;学校中开设有心理咨询室的不到30%,而在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读书的学生常常去的只有12%,更有超过20%的未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咨询。调查表明,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方式、方法落后、呆板,收效甚微。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无论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是教学安排、教育活动方式、计划考核上都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设置单一,不够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实际,过分理想化、空洞化:课程内容闭塞、缺乏弹性和选择;教材呈现方式应生硬、死板。针对以上问题,民进四川省主委、省政协副主席苟建丽委员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每一个成年人能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步扭转缺乏诚信、金钱至上等社会风气,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加快媒体分级的立法进程,允许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并要创作出一批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影视文艺作品以满足未成年人旺盛的精神需求;建设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满足时代需求、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从而构建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同时,学校更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提高心理素质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配备专业素质高的心理学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和一般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辅导,普及心理知识;社会的舆论和政府部门更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看作一个地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的具体表现,适当加大投入,保证心理教育工作的软硬件需要。此外,学校还要加快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使思想品德课程综合化,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实际;改变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行脱节和理想化、空泛化,改变目前重考核、轻效果的方式,要认识到道德教育是操作性、现实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在选取、编排学校思想品德课程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特点,为学校和教师开发、利用当地的教材资源提供可能性。来源:《人民政协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