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立法:独腿的劲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8:24 人民政协报-健康周刊 | |||||||||
本报见习记者王勇 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实施8万余例各种器官移植,使众多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或其它)患者获得了新生,尤其是肝、肾移植手术“非常兴旺”。然而在器官移植手术看似“繁华”的表象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二次移植”;医院为求利润冒险用“边缘”供体……为此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
今年6月3日,对于何女士一家来说,或许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我们整个家都被毁了。”拿着HIV抗体呈阳性的化验单,面容憔悴的何女士仍无法摆脱“天旋地转”的感觉。这张化验单意味着,她的丈夫———在北京某医院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的张先生意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技术条件良莠不齐何女士的丈夫是今年4月在该医院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在手术前,她曾问过主治医生有关肾源的情况,医生回答说是“云南来的肾”,并且说肾的来源都需要专门审批,是保密的;还说肾源的化验结果不正常是不会用来手术的。4月26日,院方认定肾脏移植手术成功,前后仅花费了6万多元的一家人充满信心地回了老家。 病人出院检查时一切正常。但5月9日到北京复查后,回到家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发高烧,5月14日再次住进该医院,吃了一些抗病毒药也不见好转。直到5月27日,一位医生通知何女士去地坛医院检查HIV,化验结果出来的时候赫然显示的HIV三个字符。 移植受体者容易因输注血液、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导致HIV,并且HIV感染的供者提供的肾几乎可100%导致受者感染。在去年一次国际面部移植讨论会上,专家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他们指出大器官移植的最大成功率约为84%。而在已统计数据显示,失败案例绝大多数出自前来“淘金”的小医疗机构。 行业规范亟待加强自各项移植技术瓶颈逐渐突破以后,开展移植手术的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表面上的“繁荣”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实惠。然而,随之带来的也是更大医疗事故的隐患。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石炳毅教授表示,在我国器官移植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尤其突出的问题是从业医疗机构和人员过多过滥。“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上马,一蹴而就,造成了不少医疗事故。” “我们不应以数量作为评价移植中心技术实力的惟一标准,不提倡单纯地追求移植数量,而更加看重的是移植的质量,追求一个国际水平的长期存活率。”在跟记者谈话时,他一脸的凝重,“器官移植不是一个较为普通手术,况且,手术技术在器官移植工作中只占一小部分,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术后ICU监护等综合治疗都是移植成败的关键。” 目前,他已经联合其他专家学者提案,呼吁政府加快“器官移植医疗准入制度”等相关措施的出台。 石炳毅认为,在医学尤其是在器官移植领域,一部标准化作业的临床指南出台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提倡各省市建立少数几个高标准大规模的器官移植中心。这样不至于造成有限供体资源的浪费,同时有利于病人的健康并保证移植的质量。 紧急呼吁出台器官移植准入制度 由于国内器官移植医疗单位良莠不齐的状况,特别是从业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多过滥,使得有限供体资源浪费的同时,医疗事故也频频发生。“手术技术只能占移植工作的一小部分,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和术后ICU监护等综合治疗同样是移植成败的关键。”石炳毅委员表示,近年有些规模较小的医院出于多种心理原因,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上马,一时轰动,不追求远期效应。这样不仅会给该地区以后的肝移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会使全国的肝移植工作发生偏离。 “因此,我们急切地需要一部规范肝脏移植标准化作业的临床指南,同时需要一项肝脏移植医疗准入制度。不应搞遍地开花,提倡各省市建立少数几个大的肝脏移植中心,这样不仅有利于病人的健康并保证移植的质量,有利于肝移植经验的总结和移植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充分集中利用有限的供体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长期存活率和受者的生活质量。”石炳毅委员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器官移植法》和《器官捐献法》法规,对尚未开展且正在积极准备的医疗机构,立即停止其筹备工作;提高准入门槛,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如非外科的专科医院,综合实力不强的基层医院,甚至不具备大内科、麻醉科,不具备移植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暂停操作,待准入制度出台后再行取舍,杜绝单纯地追求移植数量,更加注重移植的质量,追求国际水平的长期存活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