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21:37 经济信息联播 | |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这儿也因此被称为“中华水塔”。昨天,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青海西宁正式启动,国家将投资75亿多元,保护三江源。 国务院副总理 曾培炎:这个项目是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个大项目。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3年1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保护区规划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由于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三江源草地严重退化,鼠害肆虐,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根据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将通过退耕还草,退牧还草,鼠害治理等措施,保护和恢复三江源的生态功能。 国务院副总理 曾培炎:在青藏高原上开展生态保护还有很多难题要克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牧民生活受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我们的记者赶到了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同德县,一起来关注。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江原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的草场上,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一个又一个的老鼠洞,在我身边呢,就是一个比较大型的老鼠洞。据了解,每亩地多达89个老鼠洞。而鼠害和过渡放牧就造成了草场和草山的沙化。我面前的这座山就是被严重沙化的草山。每年秋冬季的时候,一旦刮起大风,这里就会沙尘满天。 在三江源,有4000多万亩黑土滩,所谓黑土滩,就是老鼠挖洞时把黑土刨出,覆盖了地面的草,还把草根吃掉,使这种土地成了不毛之地。除了鼠害,沙化也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又一个灾难。据了解,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90%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有7%的草地,已完全不能使用。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保护区内牧民们的生活。 巴滩地区牧民 花库 :现在醉马草、狼毒草、鼠害等严重泛滥,草场退化严重,三四家牧户只有这些羊(60、70只羊),原来年收入有一万多元,现在只有两三千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杜鹰: 举个例子,青海的玛多县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的农牧收入最高。到了(本世纪)80年代,由于生态恶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贫困县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还是我国最严重的土壤风蚀、水蚀和冻融的地区之一。风蚀、水蚀和冻融形成的景色虽然十分壮观,但却侵蚀了大量土地,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每年向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输入的泥沙多达1.18亿吨。同时,由于降水逐年减少,造成长江黄河水量锐减和断流增加,严重威胁到长江、黄河流域几亿人民的生存。 耐高寒草种亟待推广 国家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投资的75.07亿元中,仅退牧还草工程就将投资31.27亿元,占了总投资的40%多。这不但因为三江源草场和草山退化严重,还因为由自然条件恶劣,一般的草在这里难以生长。 青海省省长 宋秀岩: 除了自然封育、自然修护之外,也要对退化特别严重的草场,还要有一些人工干预措施。通过人工种植适合高原生长的牧草来恢复一些地方的生态。 而这种适合高原生长的牧草,在青海省的农业科研人员的几十年的努力下,已经研发出来了。 我现在就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种场,这里培育出来的草种主要是用于生态保护。例如三江源保护区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及黑土滩的治理用的都是这种草。这种草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抗寒和抗旱的能力特别强,在零下36度或者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都可以照常生长和照常繁殖。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科研人员 牛建伟 :这些30多种草都是从原始草场培育出来的,别的草种不适应这里,第二年不发草。不光适应高原地区还适应平原地区,已经推销到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方。 以前,这种草种都需要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现在,我国最大的牧草良种和高寒生态草种生产加工基地,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研制出的草种,填补了我国在这一草种领域的空白,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