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抗战时期所建暗堡藏身两路口民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6:11 重庆晨报
抗战时期所建暗堡藏身两路口民房(组图)
抗战时期所建暗堡藏身两路口民房(组图)
  上图:暗堡中的射击孔。左图:进入暗堡内需要低头弯腰。本报记者吴国富摄

  主堡有9个射击孔,顶部钢筋水泥厚达50厘米,可能是重庆抗战时期所建

  本报讯(记者吴国富)昨天,记者在两路口国际村山坡上破烂不堪的民房处,发现一个非常隐秘的战争时期的暗堡,里面钢筋水泥的地下防御工事保存非常完好。居住在这里的房东认为,暗堡可能是重庆抗战时期留下的。

  平房里藏着暗堡

  从国际村公路边沿着石阶而上,穿过几栋高楼步行100多米便来到三栋非常陈旧的平房处,其中的国际村103号便是记者所说的暗堡。该栋房除有部分陷在地下外,与别的房屋没有多少区别。名叫张进荣的主人正好回家取物(该房现已不再住人),见记者来访,便热情引记者进入房中查看,张说,“你是第一个来揭开暗堡之谜的记者。”

  暗堡“一夫当关”

  进门后下两步小巧石阶,便是黑坳坳的半圆形小屋。

  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原是暗堡的高射机枪掩体,紧接着再下两步石阶,低头穿过厚厚的水泥墙小门,向右拐再进入便是暗堡的主房,主房大约10平方米,呈方形,顶高约180厘米,房内除主人摆设了床等家具外,三方的墙壁上分别保留着大约12厘米左右的3个连排向外的射击孔。张先生说,暗堡顶部的钢筋水泥起码有50厘米厚,暗堡内的支体墙也有30—50厘米厚,主墙体为80—100厘米厚。三个高射机枪掩体是用来对付敌机空袭之用,主房内的9个射击孔是用来防御近距离攻击,从暗堡设计看,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味道。

  暗堡昔时可瞰两江

  已是41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其父母从巫山来到重庆后,经人指点便搬到这个无人居住的地堡来生活。他说,幼时听老人讲,这里是重庆的一处制高点,这里共有5个暗堡,在解放后其余4个暗堡均被拆除,估计当时暗堡布局呈梅花状,人们就称为“梅花堡”,除暗堡周围有3处美国、英国侨民住宅外,国际村周围没有什么房屋,可在这里俯瞰两江。

  暗堡可能为抗战遗迹

  昨天,参与国际村暗堡考察的市社科院研究员、抗战史专家邓平认为,该暗堡是目前仅存保护完好、鲜为人知的文物遗迹,大致应为抗战时期所建,起码有半个多世纪历史。邓平认为,估计当时修建这些暗堡是为了保护住在这里的外国官员和机构。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