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近优秀特困大学新生杜学炳:没想到幸运会降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7:54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历经父亲伤残、患病、过世,母亲精神分裂等一系列生活打击后,海口市龙塘镇新谭村的杜学炳没有倒下,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知识改变命运。今年高考,他以607分考入郑州大学,最终成就了激励他人的励志篇。

  走进杜学炳的家,几块石头垒成一个灶,锅里一年四季是素菜;两张条凳搁一块木板,是他十几年伏案苦读的“书桌”;一间房拦成两半,一半住着妈妈,一半住着妹妹,他晚
上睡觉只能在同学家“打游击”。

  杜学炳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在一建筑工地打工被压断双腿;初二时,父亲又患癌症去世。生活的打击终于压垮了母亲,在他初三时,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症。当同龄的孩子感受着父母的宠爱时,他却成了母亲的主心骨。天冷了,同学们接到家里提醒加衣的电话,而他却担心母亲会不会记得换厚衣穿。

  多难,注定家穷。杜学炳记忆中最奢侈的事,是儿时过春节,家里一下子杀了两只鸡,吃肉可以吃个够。

  穷则思变。杜学炳从小就认定,惟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喜欢读名人传记,因为名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经历最能励志;他喜欢读哲学书,因为唯物主义最能激发他面对现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因此,别人花一个小时学习,他就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别人六点半起床,他五点半就起床。初二时为了节约家到学校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他曾在教室住了一学期,天天睡课桌。

  今年7月,杜学炳的一纸大学通知书终于将这个家庭从黑暗中带向了光明。但伴之而来的学费,令经常神智不清的妈妈也开始发愁。

  没有父母可以商量,杜学炳自己写了一份贫困申请,准备带到大学去。同时,他找亲戚一家一家去借钱。但亲戚们的日子也不宽裕,能筹到的钱总共也只有两三千,还不到学费的一半。

  最终给杜学炳带来希望的,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他成为我省80名受助学生之一,四年可获得2万元的资助。他说,没想到幸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在杜学炳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一作业本,封面上很醒目地写着:“全村捐助,公德大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杜学炳记”。翻开本子,里面记着村民们为他捐助的钱款,一共2500多元。每一个名字,每一笔金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村长范平洁说:“家穷,孩子懂事,大家都愿帮他。”村委会发动捐款时,连八十多岁的老婆婆都捐了5块钱。

  这样的援助,已不是第一次。十多年的求学路上,同学、老师、乡亲,一次次向他伸出援手。夏天,有同学送来了蚊帐;冬天,又有同学送上冬衣。看他天天吃素菜,老师、同学和并不富裕的叔叔常把他叫到家里,为他加营养。

  谈到杜学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总离不开一个“爱”字,离不开一份感恩的情怀。

  “因为社会的资助,才有了我的今天和明天,我一定会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杜学炳说。

  本报记者 姚莉莉 实习生 曾明虹

  (本报海口8月31日讯)

  作者:姚莉莉 曾明虹

  (来源:海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