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清华学子回乡求职值不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8: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家在海南,我要回来工作”———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杰一心想回报家乡》……从8月初,海南日报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反映海南籍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杰回琼报效家乡的经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仅用3天时间,就作出正式决定:录用张杰。但不到两千元的月薪,也让他的行为引发了争议——

  酬,对上班族是很现实的问题。海南籍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杰放弃了省外更好的待遇,
如愿在海南找到了工作,但工资不到2000元。他这样做,值吗?这一话题引发了人们的议论。

  当事人:事业发展比金钱重要

  “钱太少了不行,太多了也没有必要,只要自己够花就行了。”谈到工资时,张杰很淡然,说这是他一贯的想法。他说,择业时看得最重的是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海南天然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职位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为他提供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发展起点。

  “为了自己的发展,就没有必要计较钱多钱少。”他说,在两三年之内,工资水平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只要能保证基本生活就可以了,而重要的是通过不断锻炼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增值”。

  张杰说,回到了家乡,重新找回了归属感,肯定能比在别的城市过得更舒心。而这正是他一心要回到海南的原因。“海南是我一辈子要生活的地方,理应以自己的努力去为她做点什么。这是许许多多在海南生活过的人共同的想法,许多人都在默默地做出贡献。海南的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好。”张杰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番话。

  单位领导:发挥才能更关键

  研究员蒋菊生是海南天然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也是张杰所在部门———科技创新中心筹备负责人。被张杰称为老师的蒋菊生原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到公司工作,蒋菊生也是放弃了更高的薪水,他表示,现在的年薪比在大学时要少六七万元。他选择到这家公司,同样是为了事业,他说橡胶是他的本行,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橡胶基地,他找到了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

  蒋菊生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追求高薪、职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比什么都重要。他说,张杰选择回报家乡,又以事业为重,值得赞扬。

  专家:从长远去看问题

  海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包亚宁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海南省的人才引进工作。他说,我们经常说爱国、爱家乡,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为养育自己的土地扎扎实实地工作,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所以张杰的选择值得肯定。他还认为,衡量一个职业选择,不能仅从经济上看,应该从个人长远的发展上综合考虑。

  省人力资源开发局人才管理服务部负责人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事业发展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趋向。张杰没有功利性地去选择工作,而是找到了回报家乡和发展事业的结合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网友:多数支持张杰

  在海南在线网天涯社区,海南日报有关张杰的报道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讨论,一天之内就有400多人点击,20多人发言。虽然网友们的观点不一,但持赞成意见的远比反对者要多。

  网友“科技推广”说,大力支持张杰,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能体现人生最好的价值,搞好橡胶加工技术研发,有益于海南的家乡父老。

  网友“四狼主”说了一个很形象的故事:一位受过高等教育自愿到边远地区一个小学教书的女士,本来她是可以留在城市里面的。十多年以后,有人问她,你所做的一切值得吗?她笑了笑说:“值得,我不后悔,因为我看到了祖国的明天。”

  网友“时间恢烬”说:“支持张杰!我也要回海南!”

  当然,也有网友对张杰在海南的发展前景表示怀疑。一位网友说:“不光张杰有想回海南的念头,很多人都想毕业后能回到家乡工作,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又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猪倌两年挣下300万

  据《成都商报》报道,两年前,因大学本科毕业后却回乡养猪,让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龙波、王旭名噪一时。近日,记者再次走近龙波、王旭时,欣喜地获知这两个靠东挪西借10万元起家的大学生如今身价已超过300万元!

  龙波说,他现在与各地人士投资合作建立的养猪分场已多达12家,加盟分场也达到了8家。“不算别人的股份,就我们的固定资产已经超过了300万!”龙波自信地说,“2003年是我们的起步期,2004年到现在是我们的发展期。”如果发展顺利的话,明年他们可能要长期到北方开发市场,“那边的粮食更便宜,市场需求也很大”。

  “我们的成功就是因为把知识和土壤结合起来了。”龙波和王旭说,他们能走到今天,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是在脚踏实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农村多的是机会,缺的是人才,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后想方设法要留在城市,死活不愿来农村创业呢?放下架子,从农村开始一样会成功。”龙波说:“这是我最想告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的话。”

  短评

  金子就总有一天会发光

  子萧

  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如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压力。

  毋庸讳言,大学生就业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即便说近5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但以我们的人口总数、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而言,高校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在整体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服务水平,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上健康发展。

  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完全靠政府和社会创造就业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很重要的一条渠道是学子们要学会并勇于“自救”,要脚踏实地,真正认识到就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挑肥拣瘦,只要能发挥所长,学以致用,为社会作贡献,为个人创效益,都是事业的成功。

  “为了自己的发展,就没有必要计较钱多钱少”,因此,名牌大学毕业生张杰不在乎每月2000元的报酬而愿意回报家乡;“我们的成功就是因为把知识和土壤结合起来了”,因此,“大学生猪倌”龙波、王旭做到学以致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是金子就总有一天会发光,当人有了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能在艰辛而又坎坷的就业之路上艰难跋涉,并最终摘取成功的硕果。这是回乡就业的清华学子和两位“大学生猪倌”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