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择差入学到择需入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9:12 生活报

  据《成都晚报》报道,成都市一名初中生主动上“工读学校”,成自愿申请该校第一人。原来,14岁的严强有很多不良习惯:抽烟上瘾、通宵上网、经常逃学等。每次犯错误,严强都很诚恳地表示想改过自新,但又管不住自己。因为这些“劣习”,还影响了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冷战已持续数年。严强听一个进过52中(原来的工读学校)的同学说,那个学校管得很严,他觉得这才是他该去的地方。在他的坚决要求下,父母最终无奈地同意了他的选择。

  “工读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这种学校专门招收和教育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工读学校”招生原则是“择差”录取,实际上全国已经没有正式冠名为“工读”的学校,只是在习惯上沿用此称呼。

  严强为什么自己要求上“工读学校”?我们从他染上“劣习”的原因上来分析:一是信息污染,网络游戏盛行,未成年人难以抵抗诱惑;二是家庭环境不理想,亲情伤害加上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三是缺乏自信,在普通学校,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将缺乏主流人群的认同,没有成功感。

  上了“工读学校”,可以把这些不利因素暂时隔绝在大墙之外,封闭式管理、个性化教育、师生同住的生活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具有针对性。应当说,较之普通初等教育只问学习成绩而不及其他的教育方式,这种“工读教育”反而具有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没有了强烈的自卑感,只要教育适当,反而会激发他的上进心,发展他的多方面潜能。

  不能简单以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这是教育界早已达成的一个共识。然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学习跟不上或在某些方面行为“出格”的孩子,很快就会在环境的压迫下另寻“出路”逃学、抽烟、上网打游戏以及染上其他恶习。

  由此看来,严强在目前的环境下做出的选择,表现出一个孩子超出年龄的成熟,是一个明智的自救行动。这甚至比他原来的学校或者父母强迫他去“工读学校”还要好得多。他用自己的行为表明:我不是最差的,但是我需要一个适合我的教育环境。这说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基础教育的多样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升学教育,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