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删除地大物博”值得商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0:2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曹林

  据新华社上海8月25日电,在近日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沈思如呼吁“‘地大物博’应退出教科书”,他表示: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其实中国现在资源非常紧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就更少得可怜。现在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珍惜资源、节约利用的理念,而不是盲目
去培育“地大物博”的虚荣心。

  把“地大物博”请出中小学课本———乍一看,适时地抓住了某种被大家漠视的东西,似乎是个非常细致、理性和智慧的建议。不过细细品味一下就可发现,“删除地大物博”的节约建议,本身是很不节约的。

  要知道,把“地大物博”从中小学课本中请出去,即意味着要对教材进行一次修改———修改教材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浩大”主要体现在“耗资”上。据报道,深圳曾想将“深南大道”改为“深圳大道”,可经专家评估后发现这将耗资巨大,仅仅华强北立交桥更名耗资就达数十万元———修改教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其一,存书将作废;其二,用过的教材将不能循环使用,即所有印有“地大物博”的教材将成为废书,多印一本新书要耗费多少资源?

  当然,从利益权衡来讲,如果修改教材带来的形而上社会效益大于其形而下的“资源浪费”,那么这种“浪费”还是值得的———可“删除地大物博”能带来沈教授所说的那些社会效益吗?

  先看看,教材中“地大物博”的国情描述有没有产生浪费资源的不良暗示,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假想。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现实,一般语境中,“地大物博”是与“人口众多”连在一起说的,已经暗含了“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小”的意味,相信孩子读书时不会只看前半句的。

  我国一直在把计划生育当作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呢?因为“人口众多”已造成“资源紧张”,有限的资源养不活无限膨胀的人口,从孩童到成人,这应该已形成共识。可以说,“计划生育”的理念和实践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比“地大物博”产生的虚荣和暗示要强得多。

  再看,把“地大物博”从教材中删除似乎隐含着这样一种判断,即现实中的浪费很大程度上是由“地大物博”的教材暗示造成的———这也是一种臆断,环顾现实可以知道,对资源使用最大的破坏,绝不是来自平民,而是源于一些失误决策,乱砍滥伐,铺张炫耀……

  我们的教科书中缺少关于“诚信”的说教吗?一点不缺,可为何社会的信任度仍然不高?我们的教科书中缺少“廉洁”的教育吗?也不缺,可腐败还是像病毒一样蔓延!如果社会缺少一个“节约每寸资源”的整体性制度,即使将教材写满“地不大物不博”,也没有任何用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