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3:28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小波

  去向何处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过去的一百余年中国由沉沦转为上升,也是向西方学习的一百年。但我们目前还只是一个好学生,而欧美日已经走得太远。在这种情形下,
一方面我们经济连连翻番,另一方面很多人痛失信仰,面对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对自己的文明不再自信,乃至时时感到困惑———我们应该向何处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文明?

  应该说,对己有文明缺乏自信,乃至文化失落,前人早有警示。过去,龚自珍讲,亡国必先亡其史。抗战时期,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也曾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在政治、经济被人征服之虑,亦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被征服,与其他方面被征服千百倍。”

  已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就说过,“我们不仅要做政治大国、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我们更要做一个文化大国。”

  是抛弃自己的文明,全面做西方的好学生,还是构建一种领先的文明?这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思索的命题。回溯历史,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德国思想家亚思德尔思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影响了两三千年的社会。”

   回溯源头

  人类历史的发展已越来越彰显出文化的力量。的确,如果满足于做西方的学生,只能是把别人走过的路再走过一遍,永远无法超越。只有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才能创造辉煌的文明,才能摆脱西方学生的身份,才能从内心深处树立未来我们民族必将长盛不衰的自信。在这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人类几大文明中,至今没有断线的就是中华文明。

  而古老的中华文明也面临着复兴和创新的问题。莱布里兹讲过,“未来是东西方文化整合,相互启发”。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人有理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让这个理念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

  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相结合,让东西方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智慧和火花,推动经济科技社会的全面进步,走民族复兴之路,已成为当前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千年以前,日本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的中华文化,一举成为东方强国;近代以后,日本同样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大门,知耻而后勇的日本旋即开始明治维新,远赴西欧,广泛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国力迅速提升。国力强大而又暗藏虎狼之心的日本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

  今天,经济强大起来的日本已不甘于一个政治小国的地位,日本国内的部分右翼势力美化其侵略历史,渲染中国威胁论,是对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至今,不少日本人不承认侵略中国,把侵略描抹为“进入”,一些甲级战犯还被顶礼膜拜……

   重振我邦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挑衅还会持续乃至升级。面对东邻部分右翼势力的挑衅行为,我们有些坐不住了。

  面对日本极少数人的倒行逆施和我国国内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一些人开始被这种挑衅行为激怒,处于一种悲情的抱怨愤激心态。

  “我们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受害意识和受凌辱程度,伤疤摆在那里呢。不必自揭,我们如果真正意识到历史的严重性,真正意识到民族的创伤感,我们应该自立自强,避免历史重演。”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刘江永教授说。

  对于笃信实力的日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把我们的愤懑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六十多年前,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曾经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鼓舞他们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60年前的胜利,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已经雄辩地说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已经势不可挡。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一种力量来凝聚人心,完成复兴的伟业,纪念抗战胜利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们的胜利日不该是个排斥日本的“诉苦会”,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来回望那场战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回望过去,我们曾经欢呼过胜利;畅想未来,我们需要根据抗战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产生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并将继续扮演领跑者的角色。

  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的确值得警惕,但是更应该警惕的还是谨防这些杂音干扰了我们的视线,影响了我们民族复兴的大业。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面对日本部分人螳臂挡车的行动,我们应该有这种雅量;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我们还需要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命运的大转身,也成为中华民族最悲怆的一段记忆。

  今天,每个中国人面对八一五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邻国日本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足以刺痛国人敏感的神经。我们该如何纪念抗战胜利?成为这一时期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缺乏战胜国意识,应该重塑这种自信。”

  “曾几何时,我们内心充满了焦虑感,并且不再自信,我们必须要靠别人尊重和承认才不会感到失落,因此变得敏感。我们甚至输不起一场球……”王新华说。

  的确,战后中国虽与美、苏、英、法并列为五大战胜国,而中国拥有这种战胜国意识的时期少之又少。心不在焉的麦克阿瑟在神情沮丧的明仁天皇面前昂起高傲的头颅,这样的滋味我们从没有品尝过,反之,我们还有过失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