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约有理"节水篇(2)一水多用:家庭节水的要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4:0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刘旭伟 谢清雪

  用流水洗脸、洗手,洗衣服、淘米、洗菜的水直接倒掉,用清水涮墩布、冲厕所,你平时是否就是这样用水的?那么,从这一刻起,你应该改掉这样的生活方式了,养成“一水多用”的习惯。

  市民节水心得颇多

  8月30日,记者来到海港区人民里8栋1单元的曹惠芬阿姨家,曹阿姨的话虽然朴实却包含着大道理:“我和老伴都退休了,也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了,就为国家节省些水吧,另外对自己也有好处。”曹阿姨说孩子经常上她这来,家里用水特别费,一个月下来水费得交30多元,每个月差不多用水14吨,她和老伴开始有意识地节约用水。

  曹阿姨指着

客厅里的鱼缸说:“老伴喜欢养鱼,要定期给鱼缸换水,换的水我们都用来浇花,养鱼水有营养,花长得特别好;用淘米的水浇花也特别好。”曹阿姨还发现每次用洗衣机洗衣服都特别费水,单是洗涤一次放出来的水就能接3塑料桶,再加上漂洗两次的用水就是9桶,这些水直接扔掉太可惜了。漂洗的水还可以继续使用洗衣服、洗抹布,曹阿姨就用洗衣服的水涮墩布、冲厕所。在曹阿姨家的
卫生间
里有一个塑料桶、两个大塑料盆、三个小塑料盆,都是洗衣服时用来接水的。曹阿姨还教育孩子节水,洗手、洗脸的时候不能开着水龙头洗,必须用脸盆接水洗。

  半年前,曹阿姨的老伴听说小区有一家托人从浙江买了一套节水坐便器,就和曹阿姨商量,把家里的坐便也换成节水型的。虽然要一次性投入200多元,但两位老人都认为非常值。

  曹阿姨向我们介绍了这种节水型坐便器:这种坐便器没有水箱,直接和自来水管连接,用水可以随意控制,坐便器的下水口是直接对着下水道口的,避免了冲不干净的情况。

  曹阿姨家的水龙头也从螺旋型换成了节水型的,水量大小可以任意调节,关闭快速,能节省不少水。自从开始节水后,曹阿姨家的用水量从以前的14吨降到现在的10吨,每月节省水费近8元。

  专家推荐“一水多用”

  对于家庭节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技术研究与实验中心副主任张仁志指出: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家庭中安装废水回收处理、循环使用的设备是不太可能的,现在家庭节水的最好办法就是“一水多用”。

  一般家庭用水中炊事用水占1/4,洗漱用水占1/4,洗衣用水占1/4,冲厕用水占1/4,如果能把前三项中的用水积存起来用来冲厕,那么家庭的总用水量会减少1/4,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中水回用方式。

  此外,在炊事、洗漱、洗衣等用水中改变以往的用水方式,比如说以前洗脸用一盆水,实际上用半盆水就能洗干净,那么以后洗脸就用半盆水;淋浴时站在大盆里,淋浴后的水不再直接流进下水道而是积攒在盆里,就可以用来涮墩布、冲厕;衣服最好积累起来一次洗,这样用同样多的水能洗更多的衣服;还有像上边曹阿姨家用淘米水浇花啊,别用流水洗脸、洗手啊什么的,都很可龋

  这样做既能节水,还能减少废水排放量,减轻污水管道排放的压力,避免河流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家庭用水设施的维护更新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阻止“跑冒滴漏”的现象。要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就要浪费十几升水。

  但是家庭中所有的节水措施都是建立在高度的节水意识上的,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水资源危机还认识不足,恣意浪费水资源,此外水价过低也是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专家提出建立新的用水价格体系,在保证市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制定阶梯性的价格体系,使水价既能被市民所承受有能激发市民自主节约。比如说每年的水量丰富期调低水价,水量短缺期调高水价,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指定一定的用水标准,超过用水标准的水量价格提高或翻倍等等。

  张教授说,与日本、以色列等“节水模范”国相比,国人的节水意识还远远不够。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的用水量还将继续增长,这就要求节水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

  

  节约有理 勤俭无罪

  本报特别报道邀您参与

  勤俭节约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想小时候,不少人都穿过有补丁的衣服吧,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开始变得大手大脚,真是“油瓶倒了都不扶”,勤俭节约却被看成“抠门”、“小家子气”。

  但是,严酷的现实为我们的浪费行为敲响了警钟,拉闸限电、油价上涨、水资源紧缺、能源危机、水质污染、白色污染、大气污染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已经向大自然索取太多,如此下去我们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其实,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使用二次水,买菜时自带菜篮,外出就餐自带筷子,这些事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10年前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的。所以说从现在做起,重拾我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从小处说自家少花水、电、气费用,从大处说是响应政府“建设

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何乐而不为?

  如果您发现哪里有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请告诉我们,我们将对浪费现象进行采访;或者您在生活中有什么节约、环保的好点子,请您和我们联系,我们的记者将登门拜访,把您的经验通过本报传授给广大市民。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们的口号是:节约有理,勤俭无罪。联系电话:13833568874、13513348521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