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品牌大市向名牌强市迈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4:40 深圳商报

  短短5年间,深圳创造的中国名牌产品已有44个,拥有中国名牌数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由第五跃居第二,名牌产品的范围涵盖仪器仪表、黄金珠宝、电子信息、建材等多个行业。

  仅用25年时间,深圳已拥有自有品牌近5万件,其中形成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自有品牌3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自有品牌5个。华为、中兴、中集、康佳、长城等一批国内知名
品牌生产企业不仅领跑全国,也同样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一个名牌,可以壮大一个企业,振兴一个产业,支撑一方经济。越来越多的名牌,大大夯实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据统计,2004年,我市20家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多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同比增长34.1%。

  但是,用自主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标杆来衡量深圳,这座刚刚度过25岁生日的城市要从品牌大市迈向名牌强市,把名牌产业做大、名牌经济做强,还必须要迈过几道坎儿。

  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创造”,名牌产业群相继崛起

  无论是与25年前作纵向比较,还是与国内同行作横向分析,深圳品牌从无到有的创建历程的确值得笔墨相颂。

  据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龚家瑞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基本没有自有品牌。90年代以后,当深圳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了一定积累,部分企业开始打出自己的品牌。2001年,随着国家评价中国名牌产品活动的展开,国内各个重点城市均开始制定各地区的名牌战略实施规划。而在这之前的1995年,深圳就已提出发展名牌战略;2003年,成立了由市领导主持、11个部门组成的“深圳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并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名牌产品百万奖”等奖励措施;今年7月,《深圳市实施名牌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出台,以加速深圳名牌产品的培育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创建名牌的积极性。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著名和驰名品牌大量涌现,年产值超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崛起,传统产业也依此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稳步发展阶段。如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品牌也享誉中外。而包装印刷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华力包装贸易有限公司、珠宝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市翠绿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家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圣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等均在各自行业创下骄人业绩。

  与此同时,深圳不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全市产业链,为企业创建名牌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以钟表行业为例。起步之初的深圳钟表业仅有不到10家企业,到去年已发展到1000多家。产业的高度聚集,使行业信息、人才、设备、资金等优质资源高度集中,促成一批知名品牌脱颖而出。“飞亚达”、“蓝宝石”、“天王”、“依波”等产品家喻户晓,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而名牌产品良好的市场表现,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劲和推动力。目前,深圳不仅是我国钟表业的出口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钟表零配件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深圳独特的品牌创新技术支持体系,也为名牌创建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目前,深圳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当年科研经费的90%由企业投入,当年重点科技成果70%~80%由企业完成。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各类工程技术中心50个,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工艺改造、产品创新等方面,为深圳创建名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市贸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名牌的不断产生,深圳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深圳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通讯、电子、服装、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这些行业领袖和由它们带来的产业集群,正在对深圳的许多工业园区进行产业置换。

  由“品牌大市”到“名牌强市”,深圳还需迈过三道坎

  尽管深圳的名牌产品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透过鲜花和掌声,我们依然不能忽视竞争的残酷和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随着中国入世,国际名牌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攻势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在各出奇招,加快发展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并涌现出一批实力不俗的名牌企业。在此内外夹攻之下,深圳品牌企业如何应对?如何扬长避短?

  事实上,与国外企业相比,深圳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方面明显不具优势;而与国内城市相比,除彩电、钟表、珠宝等行业比较优势甚为明显外,其他行业均缺乏龙头产品和龙头企业,行业集群效应远未形成。业界分析人士指出,从品牌大市迈向名牌强市,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突破瓶颈方能展翅高飞。

  首先,深圳品牌企业规模较小,名牌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自有品牌比重偏低。据介绍,按国家标准,深圳90%以上的企业都属中小企业,大企业数量较少。

  其次,深圳“中国名牌产品”中龙头企业较少,品牌集聚效应不足。与温州“中国鞋都”、佛山“中国陶都”等行业品牌集群效应相比,深圳还有相当的距离。

  再次,企业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系统的品牌规划。由于深圳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品牌意识普遍薄弱。

  值得庆幸的是,我市贸工局、质监局等具体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存在并正努力对症下药。贸工局技术发展处处长许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给深圳2万多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队伍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条件,深圳正加快建设服装、钟表、家具、珠宝、工艺等10大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基地,全方位推动品牌发展战略,以创建更多的自有知名品牌。

  作者:记者鲁军刘虹辰苏海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