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辛旗:两岸青年应携手共创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8:06 中国台湾网

  民族主义话题的由来

  记者:在两岸交往中,经常会触动一个敏感的话题———民族主义。两岸人士在这个问题上认同的差异,时常带来交流上的困扰。

  辛旗: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我想起自从1990年我参加海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以来
,每当谈到台湾问题,往往在争论当中都会涉及到“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美国、日本的一些学者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也经常指责大陆为实现两岸统一的努力是所谓“过度的民族主义”。所以,很有必要对民族主义概念作一定剖析,廓清一些模糊认识。

  “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是起源于西方的。在18世纪以前,东西方各种文化、文明的政治统治方式的外在表现基本上是一种“普世主义”,具体形式就是皇权、王权和教权统治的国家形态。

  但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17世纪欧洲“30年宗教战争”,传统的国家形态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由于卢梭和伏尔泰一批学者的影响,“天赋人权”以及“公民社会”的概念开始产生。于是,“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这种形态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兴起。随之而来欧美各王国开始了“民族主义”指导之下的国家改造进程,或君主立宪,或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没有赶上这班车。19世纪中期,中国的清朝维持皇权一系,并未构建制度上“民族主义”和现代国家形态,而是进行器物文明改良的“洋务运动”(“同治中兴”),而在面对“明治维新”后“大和民族主义”的日本国对东亚传统秩序挑战的“甲午战争”中败下阵来,台湾被割让,随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境地。

  抗日战争再造新的民族主义

  记者:“民族主义”盛行的19世纪末,国家、利益、市尝海权和殖民扩张纠缠在一起,直至发展成为列强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所有以攫取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列强们,都是以“单一民族国家”的形式通过战争来扩张他的势力、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国和其他弱小的国家民族在此过程中都深受其害。

  辛旗:民族主义是多层面的,我们看到孙中山先生完成辛亥革命之后提出的“五族共和”和我们现在形成的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华民族意识,这是爱国主义和正常的民族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就开始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的再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抗战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我们《义勇军进行曲》当中所唱的:“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新的长城”就是我们“新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为了避免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在抗日战争中通过全民浴血奋战,构建了一个“新的国家意识”和“新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与我们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民族融合的理念是直接相通的,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进步的内涵。中华民族在维持本民族生存权利时构建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又在和平发展中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记者:但是,一些台湾青年学生和学者一说到“民族主义”,往往认为那肯定是负面的,似乎它意味着极端化,甚至有可能走向法西斯主义。

  辛旗:我们不妨认真理性地思考,“民族主义”难道不是西方给那些不愿意服从西方利益的国家订做的意识形态“帽子”吗?“民族主义”因不同的国家民族在不同历史环境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下,有不同内涵和表现方式。我们在衡量时必须根据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在整个世界构成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是否尊重人类

  社会各民族平等相处、各文化文明相互尊重和容忍、各民族有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权利,在这些方面来判断民族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我的结论是:我们要抛弃“民族主义”中的狭隘部分,特别是带有“民族沙文主义”的负面因素,以世界各民族、各文明平等相处、共同发展为目的,构建一个尊重历史、民族文化认同的,尊重血缘、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的,尊重维持一个民族的自主独立地位的、多元的、开放式的民族主义。

  但是,我们也要认清台湾岛内一部分人在某些政治势力的挑动之下,正在滑向一种狭隘性的所谓“台湾民族主义”,其核心概念就是“悲情意识”。通过不断强化所谓的“台湾人悲情”来挑动岛内的省籍矛盾,挑动两岸同胞的对立。我们说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大悲情”不应发展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台湾的“悲情意识”是“中华民族悲情”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悲情就是中国的悲情。这些悲情是帝国主义和列强侵略、宰割中华民族所造成的,是帝国主义挑动中国内乱的结果,不是两岸人民造成的。同样,台湾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和两岸长期隔阂形成的“小悲情”也不要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台独意识”。中华民族、两岸中国人和全球中华儿女绝对不会容忍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走偏到分裂中华民族和分裂祖国的地步。

  两岸青年携手共创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

  记者:目前,两岸正处在一种僵局当中。造成这种僵局的原因是什么?

  辛旗:如果我们不讲其政治层面,比如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看其根本,就是文化认同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认不认同中华民族,承不承认是中国人。僵局的造成是岛内某些政治势力和主政者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认同中华民族、诋毁中华文化。这种情况造成岛内弥漫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人为制造的对祖国大陆仇视,弥漫着人为挑动的族群对立和省籍矛盾。

  大陆方面理解台湾同胞特殊的历史遭际,定会采取包容的方式、优惠的措施和大度的作风,使两岸人民相互沟通交流,让我们建立一个共同的记忆。同时,大陆方面也希望台湾一部分民众认清民粹式的“悲情民族主义”是危险的。“台独”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病态的“悲情意识”和极端的“隔绝心态”的混合体,是亚太安全稳定的最大威胁,是两岸和平的最大障碍。

  “同学们今日是桃李芬芳,明天的民族的栋梁。”两岸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代表着两岸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的希望。这就要求我们年轻一代在思想上、在民族意识的培养上应当兼顾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要用正常的心态面对经济全球化,但同时也要注意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多样化。不可否认,由于两岸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遭遇不同,造成了中国不同地域民众的历史记忆有差别。但是,我们年轻人可以把这些包袱稍微卸下一部分,在共同交往当中形成新的历史记忆和新的情感。面对未来,两岸青年应该携手创造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创新、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民族认同,并最终达成崭新的政治认同,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以及文明发展模式,创造中国自己特有的、和平稳定发展的、整合统一的、光明的未来。这样两岸青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才能在大时代的发展当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人民网记者郑固固专家辛旗(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09月02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