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尊重市场体育才能归于民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9:03 南方日报

  南方时评

  迅之

  中国足球近年来的没落原本使得我对体育再也不抱多少幻想了。某些体育管理组织出台的所谓08奥运战略,更因浓浓的“计划体育”色彩,使我倍加警惕。那些为08奥运让路,
腰斩联赛的做法,除了让人感觉到政绩工程之外,还能有什么呢?在我眼里,体育不过是场大众的欢娱罢了,它焉能承担得起太多沉重的政治使命?

  中国的体育从来便是由政府主办,赛事办得好,往往会在主办官员的政绩簿上写上一笔,成为“晋身”的重要砝码。而衡量赛事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中国往往成了本土运动员的战绩。于是,运动场上的战绩便与官场上的政绩勾连到了一起,成就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体育”。迄今为止,这样的政治体育依然俯拾皆是,看一看全运会时对优秀运动员争夺之激烈,便一目了然。

  这一切,都与政府垄断体育赛事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这种垄断,才赋予了中国体育非比寻常的官方色彩,于是同质化的体育赛事随处可见,而民间实际上在体育赛事中扮演了失语的角色。于是,“全民体育”仅仅成了一块画饼,或曰“一句看得见、摸不着的口号”。

  口号,也就是口号而已。当主事者瞄准的不是体育,而是体育所带来的政治附加值时,连口号都不足以拿来当作遮羞布。现代体育所呈现出来的辉煌,有赖的不是政治,而是商业操作、民众参与、公平比赛和快乐主义。1984年,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窘境,巨额的投资,沉重的债务,使得四年前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不堪重负,也令后来者望而却步。等到申办第23届奥运会被提上日程的时候,洛杉矶成了惟一的申办城市。在无可奈何之际,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商业化操作理念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得到了体现,结果获得了空前成功,体育从此驶入了商业化的快车道,并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而存在。

  商业渗透在国内体育圈也日渐成型,但政策上的限制无疑阻挠了体育的进一步市场化。广州市近日将出台地方性法规,规定从明年开始,民间资本及私人就可以以商业方式在广州举办体育赛事,且以备案取代审批,使体育市场化有了突破长官意志的政策保证(见昨日《南方都市报》)。私人办的赛事,和政府办的赛事,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的赛事。前者是自掏腰包,盈亏自负,后者是掏纳税人的腰包,亏损都是公家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前者会想尽办法吸引观众注意力,使民众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方能使商业操作成功;而后者对经济附加值的冲动显然远远弱于对政治附加值的冲动,最后在体育上的成效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地方,已经沦落成了某些官员的自娱自乐,广西某地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运动会就是再鲜活不过的例子。

  私人办的商业体育赛事或许不会是举所谓的“全市之力”、“全省之力”等,更不会是什么“重大的政治任务”,它仅仅是一场商业性的演出而已,体育也就由此将快乐归还予民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