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举:中国式选拔(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9:24 沈阳今报
科举:中国式选拔(图)
  沈阳话题100年前,即1905年9月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大事———废除科举。于是,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废藩。

  至清末,科举制度被视为“败坏天下之人才”、阻碍教育体系发展的罪魁祸首。于是,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大员于公历1905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四日)向朝廷建议,尽快废除科举制度,以便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面对内忧外患,清廷只好宣布立即废除科举。这样,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其后100年中,科举制度成了“历史垃圾”的代名词。文学作品刻画的一些科举人物,如范进、孔乙己、陈世美等等,让当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成见。

  科举制度果真一无是处吗?笔者不这么认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是中国古代在人才选拔制度方面的一个历史性跨越。

  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察举等制度。世卿世禄制度几乎完全不考虑个人才能,而仅以血缘关系为选拔依据,因而完全被大贵族所垄断。而科举制度则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几乎所有士人都能报考,大大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

  不仅如此,最高统治者通过不断完善科举的各项制度,将“取士不问家世”作为科举考试宗旨,力求尽量达到“一切以程文为去留”(陆游语)的状态,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提供了相对公平、客观的竞争环境。

  士人能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关键在于能否在科场中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这样,世袭制、推荐制中的人为因素,都被科场规制剔除,文章表达能力成为决定士人前途的重要因素,这对极不平等的传统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