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万北京人“恶补”理财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6:24 北京晚报

  有人说:“如果有一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角存在银行,另五角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一元钱,拿两元钱去投资。”

  本报讯(记者熊焱)昨天下午4时46分,从海淀知春路匆匆赶来的李卢大妈成了开幕当天首都金博会最后一位进门的参观者。记者从金博会组委会了解到,昨天共有4万2千多名市民到国贸中心“恶补”理财经,3000本理财宝典发放一空。一位会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
种热闹的场面在以往的金融展会上是很少见的。

  论坛座无虚席

  昨天一天,组委会在国贸中心3号馆举办了两场论坛讲座,分别是银行理财服务以及建立健康的理财观。记者在会场看到,可以容纳300人的报告厅满满当当。而最让人感动的是,不少老人还拿出笔和纸在认真地记笔记。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理财经验,家里的钱几乎都存在银行了,今天来就是要多听多看,寻找最佳的理财产品。在各展区内,不少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开办了小型的讲座,同样也吸引了不少市民,“认真听课的场面随处可见”。

  北京人理财意识薄弱

  比较几乎是全民参与投资理财的上海人来说,北京人投资理财观念深入人心的程度却是远远不够。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北京人身居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政治情结浓厚。一项针对京沪两地的媒体调查发现,北京人拿起报纸首先阅览的是热线等社会新闻,而上海人最先翻开的是投资理财版面。有人对京沪穗三地人的理财作过一番经典的评价:如果有一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角存在银行,另五角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一元钱,拿两元钱去投资。这句评价也印证了零点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在京沪穗三地中,北京人的理财意识最弱。不少的北京人把理财看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花那么多心思,省几角钱,还不如多赚点钱。”北京的一位出租司机对记者说的话,代表了典型的“北京心态”。

  理财产品少

  除了习惯问题,普通百姓能参与的理财产品少也是导致北京人不爱理财的重要因素。据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6月末,北京人的银行存款增长了近两成,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709.9亿元。统计局的分析说,引起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储蓄增长较快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渠道相对较少,股市持续低迷,国债发行大幅减少,使得大量资金回流储蓄。记者了解到,目前除国债之外,普通百姓能参与的只有股票、基金、信托、银行理财产品这么几项。由于股市不好,基金盈利难以把握,许多人虽然不甘心把钱放在银行,却不知道该把手里的钱投向哪里,因此常常出现京城银发族半夜排队买国债等现象。

  社科院金融专家易宪容指出:国债火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的投资理财渠道狭窄。而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瑞德也认为,“北京日渐成熟的金融消费者,期望能有不同风险收益类型的个人投资产品,来满足控制风险、管理和增长财富的需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