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苍山无语松柏常青英烈永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2:40 现代快报

  山岭苍翠,松柏挺拔,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宁静而肃穆。昨天,航空烈士遗属、南京中小学生、驻宁空军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共230余人相约至此,共同缅怀长眠在此的3300多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

  “捍国骋长空,伟绩光照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航空烈士纪念碑前,每个到此的人都献上白菊花,以寄托无限的哀思与敬仰……【第一重点】追忆峥嵘岁月
激励率先发展

  江苏各界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

  9月2日,6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告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60年后,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昨天下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举行江苏各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人们再次回顾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战英烈的丰功伟绩,并从中汲取力量,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振兴中华、振兴江苏的实际行动。“牢记历史,警钟长鸣,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再次重演。”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参加过抗战的新四军老战士、历史学者、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发言。他们深情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深刻阐述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共同表达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把抗战精神转化为行动

  “江苏大地,是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最为惨痛的地区之一,也是反抗侵略、奋起抗争最为壮烈的地区之一。”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会上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创建了江苏敌后抗日根据地,江苏也由此成为华中抗战的主战场。江苏的广大共产党员站在抗日救亡的最前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而壮丽的篇章。我们要永远不忘日本侵略者对江苏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永远不忘江苏人民在抗战中作出的英勇牺牲,永远不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苏人民在抗战中的伟大贡献。

  “斗转星移,历史已经翻过了新的一页。”李源潮说,我们纪念抗战,缅怀先烈,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激励志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安全要靠自强,常怀忧患之心,更加奋力发展,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对于江苏来说,就是要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上来;就是要坚持并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始终做领导人民实现“两个率先”的坚强核心;就是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人民群众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保持忧患意识不忘发展

  昨天的座谈会由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主持。梁保华强调,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立足当今时代,立足江苏发展,时刻保持民族忧患意识,时刻不忘发展第一要务,把纪念抗战胜利所激发出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推动江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力量,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改革,加快开放,加快发展,为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快报记者郑春平【追忆】半年内,兄弟俩血洒长空

  王志恺、王怡,兄弟两人同为在抗日中牺牲的航空烈士。昨天,王志恺的女儿王恩环因为腿部不适,由丈夫毛琪代替她到了现场。

  毛琪昨天带去了妻子王恩环亲笔写的一封信。提到父亲王志恺,王恩环非常自豪:“我父亲在中央航空学校毕业,曾任中央航空学校飞行教官、中央航校暂编大队第34队中尉分队长。”1937年凇沪战事发生后,王志恺就经常驾机与敌机空战,王恩环曾专门到档案馆去查过资料,得知父亲曾经打下过3架敌机,心中更是为之骄傲。1937年8月25日,王志恺随周廷芳率战机,从南京飞往上海执行轰炸任务,在宝山南翔上空,遇到敌机4架,战斗中,王志恺所驾的2304号机被敌机击中着火后,王志恺跳伞降落在敌方阵地而牺牲。那一年王志恺21岁,王恩环出生仅7天。

  王志恺小一岁的弟弟王怡,同样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曾以一机与敌机5架作战,头部、腿部分别受伤,仍奋勇击落敌机3架。1938年2月18日,38架敌机袭击武汉,王怡随第四大队迎战,在激战中阵亡,后被追授中尉,时年也是21岁。

  王恩环在信中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两位亲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当时,祖父母、母亲等一家人都悲痛欲绝,但是我们都为有这样的亲人而感到骄傲,正是我们的亲人们和无数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捐躯,才换来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用热血捍卫着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他们镌刻在纪念碑上的英名将与山河同在!”风筝上,写下“勿忘国耻”

  两鬓白发的张汝英老人是在昨天凭吊烈士的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从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的牌楼到烈士纪念碑有上百级的台阶,80岁高龄的他硬是拄着拐杖,颤悠悠地一步步走了上去。

  张汝英老人说,自打1995年航空烈士纪念碑落成,他每年清明都会来,他的哥哥张汝澄就埋在这儿,同样长眠在此的还有他哥哥在北平汇文学校的10位校友。在刻着密密麻麻名字的石碑上,老人一下子准确地指出他哥哥的名字。记者看到,上面刻着“张汝澄,中尉,广东南海”。

  张汝英老人说,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扎了一个白纸糊的风筝,正准备出去放着玩,他哥哥回来了,就拿笔就在风筝上写了“918勿忘国耻”几个大字,然后说:“把风筝放上天吧”。正是这件小事,让孩提时的王汝英明白了哥哥精忠报国的男儿壮志。1942年,张汝澄在成都战役中牺牲,年仅24岁。此后,张汝英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张汝英告诉记者,他这几十年也一直在与飞机打交道,干了一辈子的航空科普工作,现在还是国家航空学会的成员。【现场】驻华领事来宁凭吊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库兹涅佐夫·奥莱格,副领事柯涅柯·维亚切斯拉夫,昨天也专程赶到了南京,在航空烈士纪念碑前,他们共同献上了一个插满百合与白玫瑰的花篮,缅怀那200多位为了反法西斯理想远赴中国、长眠于异乡的前苏联空军战士。

  在纪念碑后面,竖立着十多块写满烈士姓名的石碑,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五六块石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外国人名,据介绍,上面刻着的都是美国、前苏联、以及韩国的国际航空烈士,他们的遗体并没有运回祖国,而是留在了他们曾经为之战斗的中国土地上。

  奥莱格先生告诉记者,1998年他第一次来南京时,就专门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而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到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也是第一次知道在中国、在南京还有他们的同胞在此长眠。在刻着名字的石碑前,奥莱格先生仔细地看着,他说这些烈士的家属或许还不知道他们的亲人长眠于此。快报记者都怡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