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宁舍一眼不做亡国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3:46 重庆晨报

  历史硝烟散尽,他们仍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闪光。那是永恒之光,不可磨灭。

  重温那段烽火岁月,关注那些抗战老兵,就是缅怀历史,感受他们以怎样的壮烈方式,搀扶着一个曾经苦难深重的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

  宁舍一眼不做亡国奴

  昨天,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加抗“独目虎将”李宗岱。

  记者:“到北京参加抗战纪念活动,心情激动吗?”

  李宗岱:“当然非常激动!8月30日就到了北京,31日与在北京的亲戚会面,下午(9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据说有70多名抗日老战士参加了这个盛大的活动。”

  记者:“有你认识的吗?”

  李宗岱:“很少,过去的战友大部分都去世了。后一代中,邓锡侯(解放前曾任四川省主席)和刘文辉的儿子与我还有往来。”

  记者:“这次到北京,最大的感动是什么?”

  李宗岱:“过去都说国民党没有抗战,国民党军队的英勇事迹也不能宣传,但历史是不能磨灭的。此次我能到北京参加抗战纪念活动,非常感谢政府的英明。

  抗战八年中,中国人不怕牺牲,不愿做亡国奴,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记者:“除了这次到北京开会,您能告诉我一生中最激动的事情吗?”

  李宗岱:“抗战胜利后,我在济南组织遣返日侨。

  1947年主持枪毙了两个矮胖矮胖的在济南民愤极大的日本宪兵!”

  记者:“回重庆后,准备再做点什么?”

  李宗岱:“过去整理了一些文史资料,继续宣传抗战的民族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报记者仇峥

  鬼子来了我还要冲上去

  此次领奖,是李宗岱第二次获奖。第一次是台儿庄一役与敌板垣师团激战,击毁敌坦克1辆,缴获装甲车3辆,击毙敌片野大队长,并在肉搏中大刀手刃数名日寇。在一次战斗中,被鬼子一枪击中左膝,一枪从鼻梁右侧穿过脑部,从右耳射出,右眼当场失明。因此被军政部授予“民族英雄”称号,并荣获“华胄荣誉奖”、“陆海空甲级勋章”、“国族干城奖”。待到伤愈后,李宗岱将2.4万个大洋的抚恤金捐献给了中国抗日救亡总会。

  抗战胜利后,李宗岱很快返回队伍。由于不想打内战,1949年,李宗岱来到重庆,贩过盐巴、卖过副食,1954年到南岸经营水果生意。后来进入国营的干果商店。

  纪念抗战胜利55周年时,记者第一次拜访了李老。采访末了,他竟豪情万丈地说,自己仍在练长拳、刀剑,“鬼子来了我还要冲上去!”

  昨天是李宗岱第二次得到政府表彰。进京之前,平时节俭的老人,专门购置了全套新衣,理了发。他说:“我将穿中山装接受奖章。”本报记者仇峥

  重拾不朽记忆连日来,家住大公馆的黄埔后裔、民革九龙坡区副主委章虬格外地繁忙。他说:“我在为父辈重拾抗战记忆!”

  据章虬介绍,父亲章莹1914年生于江西南昌,青年时进入南京中央大学。抗战爆发后进入黄埔军校、陆军大学学习军事,随后在国民革命军独立86师野战团任职,先后参加过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也曾转战滇缅战场,血浴腾冲、保山战役。抗战胜利后移师重庆,1949年在重庆率部起义。

  “60年前的父辈,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代,是为民族赴难的一代人,他们就是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1997年,家父去世后,章虬加入了民革,一直寻找抗日老兵,为重拾父辈的抗战记忆而奔走于台湾、香港和大陆各地。他说:“我们都是同根同种,我要为拯救父辈为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本报记者赵君辉

  李克熙:父亲留给我们一件血衣

  抗战八年,中国军队牺牲了两位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一位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另一位就是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原市人大副主任李克熙是李家钰的儿子。

  父亲为国捐躯的事迹,在李克熙心中是永远的回忆。李克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虽然疾病已严重影响了记忆,但老人还是背诵出1937年9月,李家钰抗日出川时写的一首诗: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战场上,李家钰率部与日军拼死搏斗。中央通讯社曾报道:“该部军器械不如敌军之优越,然官兵牺牲之精神,莫不令人敬仰。在长治城中,全团殉国死节,子弹完后,继以枪托拳脚与敌巷战肉搏……”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强渡黄河,李家钰挺身而出,主动率川军殿后。在李家钰牺牲前十多天,预料敌势强大,又给李克熙等子女写信:“与敌决死,以完素志”。5月21日,部队出发前,李家钰给官兵讲话说:“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凡有爱国爱家之志,誓死消灭日寇者,随我前进……”。

  “父亲留给我们,是血衣,包括军装、帽子和鞋子,我亲眼见过的,全是枪眼,连鞋底板都是枪眼……”本报记者仇峥实习生赵立荣

  郭相彦:父亲毕生撰写抗战史书

  今年算起,从市工商联退休的郭相彦,担任重庆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已有三个年头了,这三年来,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收集那些快被世人遗忘的抗战历史上,同时,为那些已进耄耋之年的黄埔老兵们东奔西走。

  郭老的父亲郭汝瑰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曾官至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在抗战转折性战役武汉会战中,正是由于郭汝瑰提出的作战方案,让当时处境处于极为不利的中国军队在战役中没有一个整师被歼灭,迫使日军不得不由“速决战”转变为“持久战”。

  郭老说,正是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军事和抗战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郭老说,他的父亲毕尽一生心血,出版了两套书,一本是《中国军事史》,一本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特别是后者,是目前国内再面国民党正面战场最翔实、全权威的书籍。说到这里,郭相彦有些感伤和遗憾,他说,在生命最后的7个年头里,父亲抱病编写这套书,却没能在生前看到这套书的出版。

  郭老说,作为一名黄埔后代,他会用自己余生为健在的黄埔老兵、为祖国的统一作出最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我才无愧于父亲的重托。”本报记者王大伦实习生陈君

  本周,一本名叫《重庆歌乐山陪都遗址》的图书上市发行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书作者廖庆渝耗费16年心血,整理出版了抗战期间的歌乐山127处名人旧居和历史遗址,以及31处著名题刻。

  从小生长在歌乐山上的廖庆渝是沙区第五人民医院院长。从1989年起,他就对歌乐山抗战遗址进行整理。16年来,廖庆渝遍寻歌乐山的抗战遗址,先后拍摄实景照片500余张,整理文字30余万字。

  “这些年以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吁下,冯玉祥、郭沫若等故居已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但廖庆渝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养护,所剩的陪都遗址只有40多处。”

  廖庆渝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希望政府能对整个歌乐山地区的抗战遗址进行系统的勘测和保护,“这对祖国统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报记者仇峥实习生赵立荣本版图片由张锦旗李斌摄

  还原历史真相

  77岁的高原,在震惊世界的重庆大轰炸中失去了亲人,人生也因此改变。“十年来我们坚持索赔,只是想将真相公之于众,还历史正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原回到记忆的痛苦之中:人生的磨砺、索赔的艰难……种种往事浮上心头,挥散不去难以摆脱。

  高原出身在富裕之家,父亲高显钅鉴是有名的教育家。1940年7月31日,高原和母亲以及其他10个兄弟姐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间警报响起,日本飞机的轰鸣声过后,房屋被7枚炸弹炸垮,“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我9岁的小妹妹头部被弹片炸中,脑浆流到地上。我母亲、六姐、八弟和五姐受重伤,动弹不得。弹片穿透了年仅5岁的八弟的手,血几乎流光了,他耷拉着脑袋只剩微弱的气息。”

  如今,为了代表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向日本索赔,他已经走过了十年抗争的漫漫长路。“我们不在乎官司输赢,也不在乎是否有赔偿,只是想要还历史以真相,不能让在大轰炸中死去的中国人白白牺牲。本报记者王大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