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六次“核聚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7:34 潇湘晨报
第六次“核聚变”(图)
中联重科的生产基地

  这是诞生出新中国工程机械最原始的一张图纸的地方,这是一个正在谋划第六次“核聚变”的企业。作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人们通常习惯以“核裂变”来形容中联重科崛起的战略,而支撑起这三个字的动力,就是中联重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首席研究员享受副总待遇

  脱胎于科研院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联重科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国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科研院所改制、发展的历史缩影。

  1992年9月28日,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职工,靠借款50万元起步,成立了院属产业实体——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中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便是从建机院科研体制改革中孵化而来。目前,中联集团总资产已超过35.8亿元,员工人数超过6000人。

  良好的激励机制成为中联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法宝”。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朱永胜表示,首先推行了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其待遇随技术职务得到等同提升。

  朱永胜举了一个例子:在中联重科,根据这一评聘制度,首席研究员即可享受等同副总经理待遇。

  目前,中联专业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40%以上,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21人,国家和省部级中青年专家9人。

  靠全面人才强企

  2001年,中联重科兼并了英国非开挖设备的知名企业——保路捷公司。2002年,派驻英国的是两名研发工程师。2003年起,中联派驻四名技术工人,在这四人当中,一名维修钳工格外引人注目,他刚满24岁。他们不仅精通车、钳、铣、刨等技能,还熟悉英语、电脑。

  2001年,中联公司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为高端专业人才提供施展身手的空间和平台。并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培训体系,为员工设计好发展和再学习的道路。

  “技术创新,本来就是高素质和综合型的人才创新。”在站博士后、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湖南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友金坦言,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环境,不仅要实现资产的聚集,更多的是人才的聚集。

  并购模式“三个不变”

  “个人价值源于企业,企业价值源于社会。”这是中联重科企业文化对于价值观的独特理解。近年来,中联的一系列并购,管理层都与被重组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充分沟通,并提出了“三个不变”——公司名称不变、产品品牌不变、领导班子基本不变。

  此外,中联还创造性地为暂时达不到上岗要求的职工设置了“培训岗”:三年内享受基本工资、社保、医保以及各种培训机会。

  在做大做强的进程中,中联重科先后收购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重组并购浦沅集团和浦沅有限公司等企业,所有原企业员工均得到了妥善安置,返岗率达95%以上。中联文化在兼并、并购重组过程中成功实现对接和交融,保留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中高管理层顺利实现融合。对此,浦沅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现任中联高层领导之一的高桐深有感触地说:“中联并购浦沅整整两年,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得很对。”

  本报记者 喻志科 实习生 易 芬 罗 莹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