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寻36个伤病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9:1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朱光明

  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文汇号重走抗战路的最后一站。采访车奔驰在江南水乡,当年抗战中的传奇一幕浮现在我们眼前。

  1939年陈毅决策新四军老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东进抗日。“江抗”像
钢刀挺进苏(州)常(熟)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直逼大上海,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西撤后,在阳澄湖的“后方医院”留下36个伤病员。36个伤病员似36颗种子,成为重建“新江抗”的骨干,成长壮大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沪剧《芦荡火种》就取材于这段抗日斗争史实,京剧《沙家浜》则由沪剧移植而来。舞台上的18个伤病员和郭建光,原型就是36个伤病员,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献身精神。

  来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记者看到了36个伤病员的名单,随着岁月流逝,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不在人世。通过“沙家浜”部队老战士联谊会秘书长刘石安,得知如今在世的仅夏光和吴志勤二人。郭建光原型之一的夏光,“新江抗”初建时曾任司令,因年迈病重,已无法接受采访。而在无锡的一条小巷里,记者找到了吴志勤。这位当年新四军的青年战士,如今也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叙述,把我们带进了“江抗”东进作战,36个伤病员顽强斗敌的烽火岁月……

  在赴沙家浜之前,我们先拜访了居住南京的刘飞将军夫人朱一。刘飞系郭建光另一原型,1930年参加红军并入党,参加过长征。负重伤转入“后方医院”,时任“江抗”政治部主任,在36个伤病员中是职务最高的一位,后曾任18旅旅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去世前任南京军区顾问。朱一也是位抗战爆发即参军入党的新四军老战士,她介绍了36个伤病员的故事,升华为舞台艺术的经过,还送给我们一本刘飞将军生前留下的回忆录《火种》。回忆录详细记录了阳澄湖畔发生过的这段抗日斗争历史。

  遗憾的是,我们原计划采访的又一郭建光原型人物,原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烽少将已于近年去世。

  60多年过去了,36个伤病员曾浴血奋战过的江南大地早已面貌一新,显示出长三角地区的勃勃生机,但他们当年面对强敌入侵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