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化解"梗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9:21 沈阳今报

  张贵峰

  背景事件

  今报昨天报道,继29日公开点名批评8省份执行国家助学贷款不力后,9月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再给8个省份1个月整改期,逾期仍不落实者,财政部将“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
费,并减少今年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教育部将“调低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招生计划。暂停硕士点、博士点审批,暂停教育部与这些地方的高校共建工作……”

  短短几天之内,从“公开点名批评”到发“最后通牒”,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部推行助学贷款的坚定决心和果敢行动,正如张保庆副部长表态的“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贷款,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你贷也得贷,不贷也得贷”。

  不过,欣喜之余,面对这种局面,其背后潜含的种种可忧之处,也不能不让人深思。

  比如,具体从这些惩罚措施来看,无论“不安排教育经费”、“暂停共建工作”,还是“调低地方招生计划”,实际上都是直接冲着高校去的。但现在问题是,国家助学贷款之所以执行不力,主要责任究竟是在谁?

  答案无疑很清楚,诚如张保庆所言:“8个省份不愿意掏贴息……才是没有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因。”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担忧:这些“板子”主要打在高校身上的间接性措施,会让地方疼起来吗?况且,这些惩罚措施当真落实下来,最终的承担者、受害者还是大学生啊!如果原本帮助大学生的措施,最后又要以危及他们的利益为代价,岂不事与愿违?

  我们都知道,国家助学贷款体现的是一种救济贫困子弟受教育权的国家责任,具有浓厚的福利、公益性质,既然如此,这种国家责任就不仅是中央部门的责任,也是地方的责任,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形只是,教育部在自上而下吆喝、唱独角戏,不仅“8个省份就是不动”,而且广大迫切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家长,也集体处于失语状态。

  显然,这种过于倚重高层“强力下推”行政方式的行政格局,其执行效率与实际社会效果都是令人担心的。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上下互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运转顺畅协调的行政体制,才是化解“梗阻”的有效手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