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热点:中国游戏产业亟待破壁之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10:3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网络游戏产业现已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增长率都超过了40%,2004年,网游产业增长速度更是高达46%,市场规模达到36亿元。据有关部门预计,网游的市场规模今年可望达到50亿到70亿元。

  数字粗看令人振奋,但仔细分析,却让人笑不起来了:36亿元的网游“蛋糕”,国产游戏还分不到两成,韩国游戏却占了六成以上,韩日游戏生产商更是控制着八成以上的核心
技术。更令人担忧的是,以韩日游戏为主的网游文化,已深深影响到青少年的文化观和道德观,强烈冲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产游戏遭遇韩日“挤压”

  有人说,国产游戏产业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据统计,目前韩国网络游戏占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中国游戏企业大多以代理韩国、日本游戏为主,每款游戏的代理价格高达几千万元,同时每增加一个游戏用户,还要向游戏开发商支付30%左右的分成费。2004年,在国内运营成功的网络游戏共有17种(同时在线游戏人数在4万人以上),其中国产游戏仅有4种。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游戏市场上,真正的赢家只是韩日游戏开发商。

  而作为代理商的国内网游企业则在与韩日游戏开发商的博弈中处于被动位置。韩国的一家公司曾以“拖延付款”为由,单方面毁约,与上海盛大公司“绝交”。而整个事件的起因,仅仅是因为韩国公司的《传奇》网游服务器程序泄漏,导致“私服”蔓延,严重影响了盛大的市场运营。本来是一起游戏开发商违约事件,结果责任和损失都一股脑地落在了中国游戏代理商头上。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充分暴露了国内代理商受制于人的窘境。

  环顾四周,从《红月》、《千年》、《龙族》到《传奇》、《天堂》,网游市场“韩流”滚滚。日本的游戏商也不甘落后,纷纷出招,欲在中国网游市场的蛋糕上挖走更大一块,近期已有《大航海时代》、《信长之野望》等网游产品涌入中国市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索尼PS2也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还沉溺于高速增长辉煌中的国产游戏产业,是否已看到周围的虎视眈眈?海外网游文化侵袭令人担忧

  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韩日网游中暴力、情色、炫怪色彩浓厚,对青少年玩家的影响可谓入骨三分。这种文化的侵袭尤为专家担忧。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网游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从受众角度来看,网游的玩家多数是未成年人,网游中的暴力、情色等内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由于进口网游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不利于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张新建副司长也表示,一定要清醒地看到网游中现存的问题,推动净化网游的工程,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支持国内原创产业,使其成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

  电脑游戏首先是一种文化上的消费,其次才是娱乐。现代电脑游戏常常将生活中的真实内容直接移植到虚幻的网络中,网游的深处深藏着人类历史和现实的缩影,更包含着文化意识的差异。沉溺网游中的青少年出于对游戏的喜爱,会渐渐“适应”游戏中的文化,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屏蔽和异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说,以韩国网游为代表的国外网游,正在利用网游平台影响着20年后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的发展方向。民族网游产业破围之路在何方

  中国网游产业正在遭受着韩日网游来自市场、文化两方面的双重挤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事实,民族网游产业有何破壁之举?突破之路又在何方?

  许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断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土网游精品是振兴民族网游产业的必经之路。为达此目标,中国网游开发商必须以创造民族网游文化和开发精品网游为目标,吸收先进的网游技术,融入中华文化的精华,努力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网络游戏。

  韩国、日本等的成功经验也说明,形成成熟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与目前网游市场需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国内的专业游戏设计人才极为匮乏。据了解,目前中国有数千家手机游戏开发商和300多家网络游戏开发商,而从事游戏开发的专业人员仅为3000多人,游戏设计人才缺口多达几十万人。另一方面,我国系统的游戏专业教育还未成型,虽然自去年以来诸如游戏学院等游戏机构成立了一批,但因为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这些培训学院还是步履维艰。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网游精品的生产开发,不但是振兴中国游戏行业的必要条件,更是抵制韩日网游文化侵袭的根本途径。而面对阻碍国产网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专业人才匮乏,应该重视教育这块基石,只有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游戏开发设计人才,发展中国游戏产业才会一路绿灯。(顾洪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