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抗战胜利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12:21 人民网

  胡锦涛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
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胡锦涛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埔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

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胡锦涛说,战争胜利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战犯的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处,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历史的审判!这一审判的正义性质是不可动摇、不容挑战的!

  胡锦涛说,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的这一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必然以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总是不断探寻社会进步的规律,不断把人类文明推向更高水平。但是,总有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势力不惜以极端野蛮的方式向人类文明挑战,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掠夺、杀戮、奴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世界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再一次充分证明: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成果是不容破坏的!人类和平进步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一切邪恶、黑暗、反动的势力终将被历史洪流席卷而去!

  胡锦涛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摧毁了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而且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胜利,壮大了世界进步力量,有力地冲击了旧时代列强争霸的国际体系,动摇了世界殖民主义的基础,推动了殖民地、附属国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方兴未艾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广阔道路。这一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广泛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的基本价值,促进了各国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精神上的广泛觉醒,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持久影响。这一胜利,促进了联合国的成立,推动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开始形成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机制,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锦涛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胡锦涛说,60年来,人类社会和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延续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被彻底摧毁,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有生力量;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被打破,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社会面临着美好的前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类所处的这个星球依然很不太平,人类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单极和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环境污染、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以及各种跨国犯罪等给人类安全带来新的威胁。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说,我们要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我们要积极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我们要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世界普遍繁荣,尤其要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缩小南北差距,以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我们要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坚决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我们要支持对联合国进行合理、必要的改革,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进一步体现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坚信,只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胡锦涛说,60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最早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奋斗。

  胡锦涛说,我们要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的发展进步,民族的繁荣富强,应该也只有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通过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实现本国利益的行为,一切把本民族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都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尝战祸之苦,深知和平之宝贵。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努力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过去不称霸,今后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继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要十分珍惜我国繁荣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万众一心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开拓进取提供强大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

  家,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我们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胡锦涛说,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将认真落实同中国

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的领导人会谈所达成的各项成果,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加强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充分照顾台湾同胞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我们将继续同广大台湾同胞一道,共同承担起反对分裂国家、促进和平统一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胡锦涛说,为了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前进,党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意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说,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中日友好是主流。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策划和制造侵略战争的只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战后,日本各界很多人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的历史事实,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暴行。不少当年参加侵略战争的日本军人真诚忏悔战争罪行,以实际行动推进日中友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们的良知和勇气应该得到高度赞赏。

  胡锦涛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始终坚持中日友好方针,并为中日友好作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改善中日关系、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同日本有见识的政治家和各界人士一起,推动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多年来,中日关系不断发展,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人员交往日益密切,反映了两国人民谋求和平友好和共同发展的愿望。这是两国几代领导人及有识之士共同耕耘的结果,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精心维护。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矢口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并为已经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甲级战犯扬幡招魂。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承诺,而且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胡锦涛说,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和领导人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道歉和反省落实到行动上。我愿在此重申,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我们将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胡锦涛最后说,回首往事,我们无限感慨;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已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世界而继续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