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终身作记者最遗憾”:老报人黄枫访谈 (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07:50 黑龙江日报 | |||||||||||
从老报人、老新闻工作者到黑龙江日报的忠实读者,现年已75岁的黄枫老人始终珍藏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份情感。他说,记者生涯让我学会作任何事情都执著、认真、思索,我工作50年,从政40年,新闻工作的10年,是我认为很有意义,最值得回顾的10年。 黄老对往事记忆犹新。1946年3月,黄枫到黑龙江日报社印刷厂作了排字工人,当时年仅16岁,中学
1954年,组织调黄枫到省委宣传部工作,他仍然十分留恋记者工作,经常为报纸撰写评论文章,总结先进办报经验等。之后,虽然步入政界,直到退休,他在报社养成的热爱读书、勤于动脑、善于分析问题,反映真实情况,实事求是探讨问题的习惯始终贯穿在以后的工作中。 2001年,黄老把多年写成的近六百篇文章编成集子出版,定名为《思索录》。记者翻阅其中可见,在不同的岗位上、在不同历史时期,黄老都在以一名新闻记者的敏锐,时时洞察事物真相,并以记者的笔触记录下我省历史发展中的许多重大事件。例如,他曾就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省推行初期所遇到的阻力,在当时的黑龙江日报上发表系列评论,虽然那时惹了祸,遭到批评,但历史自有公论。社会在变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渗透在黄老文章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原则。 黄老说,他当副省长时主管文教工作,发现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大学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应用型人才缺乏,在德国,高级技工占工人比例达7080%%,而我国仅占67%%,因而造成目前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针对这一问题,他在离休后与一些老教育工作者创办了一所民办大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社会急需人才。 采访结束时,黄老以一个老读者的身份,对黑龙江日报提出建议。他说,黑龙江日报层次在不断提高,在贴近读者方面还需大下功夫。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要求信息量更大,应减少泛泛的、炒冷饭的长篇文章。建议学习《文汇报》,发点专家学者有见地的论文。要思想活跃,从不同角度挖掘新闻。希望黑龙江日报的记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老百姓关心的报道更多一些,在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留下轨迹。 黄枫:1930年4月20日生于望奎县,1946年3月参加革命到黑龙江日报社工作,曾在印刷厂作排字工人、通采部通联干事、记者、编辑、农村组长、编委、总编室副主任,省广播电台副台长。1954年调入省委宣传部、曾任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秘书长。1988年当选副省长,1990年当选省政协副主席。 (黑龙江日报) 作者:郝建华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