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远离父母2000万孩子谁来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0:4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江金骐

  湖北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因与看管她的奶奶顶嘴而被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四川省一个刚过13岁的初一女生,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竟产下一子牞其父母同样都在外打工;湖北13岁的小女孩因母亲长期在外,养成孤僻内向性格,最终吊死在学校的寝室里……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让人牵挂的不只是“流动儿童”,一个名
为“留守儿童”的庞大群体一样让人揪心———

  2000万孩子谁来管?

  “留守”的数量还在增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开始大规模流动,成为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关注留守儿童》主编、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在接受本报记采访时表示,由于对留守儿童的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的界定,对到目前为止,有关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没有一个最权威的统计数字。“一般认为在2000万左右,即使按照最小的口径计算,也在1000万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目前,如果以15岁为取值范围,全国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左右,但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博士,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认为中国“留守儿童”目前已经达到2290万人。“不论沿用哪个数据,留守儿童有增无减是基本事实。”

  叶院长说,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国现在有1.5亿人在外务工,并且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往前推进,这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的数量大有逐年增多之势。

  “摸清留守儿童的大体数量,是制定相应对策的基本依据。”

  宋处长说,现在针对留守儿童,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对于概念的界定很有必要,比如受单亲照顾的孩子算不算等。

  滋生的问题日益严重

  “儿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才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叶敬忠院长说,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埋下许多隐患。

  为完成《关注留守儿童》课题,叶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在社会调查中所了解到的部分可谓“触目惊心”的事实:

  湖北省一名上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看管她的奶奶顶嘴而被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

  由于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四川省一个刚过岁的初一女生,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竟产下一子;

  湖北一名自杀的小女孩,也只有岁,这个小女孩因母亲长期在外,养成孤僻内向性格,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对身体的发育变化因缺乏了解而恐惧,这个小女孩最终吊死在学校的寝室里;

  还有,江西一对夫妻双双到东莞打工,将读中学的孩子寄养在妻妹家,2004年2月19日,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引发脑内瘀伤,因未及时发现,最后医治无效死亡……

  列举的这些案例虽然比较极端,但是并非个案。叶院长说,在河南、四川、安徽、甘肃等地,还有许多的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监护,而导致孩子出现各种的心理、生理以及安全等问题。

  “留守儿童”成了烫手山芋

  参与《关注留守儿童》编写的王伊欢博士,向记者总结“留守孩子”容易落下的一些毛病:“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

  这些正成为那些父母悉数外出务工、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孩子的“留守综合征”。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还常引发孩子的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

  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干违法乱纪之事。

  “留守孩子”于是成了烫手山芋,一旦出了事情,学校找不到监护人,教师很害怕;同时,学校教育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也影响了教育效果。一些学校加强了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专门为这些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但是在大部分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硬件设施不足,人手不够,一位老师感叹说,要教育和管理好“留守孩子”,还真是一个难题。

  “当然,也有极少数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立。”宋文珍处长说,他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孩子,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上进,表现良好。

  解决的办法没有跟进

  “尽管‘留守儿童问题’被提出来已经有几年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引起家长、学校和社区的重视。”叶敬忠院长在《关注留守儿童》一书里,通过对陕西、宁夏、河北、北京郊区等十多个县(区)的调查,没有一个地方针对留守儿童制定相应的政策。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配合。”

  宋文珍处长说,长线的解决方式,涉及到户籍制度、医疗保险、社会公平等诸多政策,“但是,孩子们的事等不得,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再解决”。对此,叶敬忠院长也建议,应该考虑建立短、平、快的解决方式,比如,尽快建立城市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助立工程”,包括对留守少年、留守母亲、留守少年祖父母的助立工程,最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提高留守儿童的父代和祖代的积极互动能力,还要对留守母亲进行亲子互动教育,解决好母亲对孩子的科学监护问题。

  与专家们的研究、呼吁相呼应,对留守儿童实际的支援行动也已在各地展开。

  针对情感缺失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一些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他们留下一份成长记录;一些地方开办家长学校,为照顾他们的祖辈传授教育和监护知识,“这些探索很有必要、很有意义,遗憾的是政府没有动静”。

  相对“留守儿童”而言,“流动儿童”虽然一样过得艰辛,但在人们的关注下,有关“取消流动儿童借读费”、“把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纳入到城市整体教育发展规划”等政策的相继出台,给人们带来些许宽慰。然而,享受这些优惠的“流动儿童”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人尚无能力将孩子带在身边,所以,许许多多的孩子留下了,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情况,有人称他们作“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也不过两三年时间,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目前政府还到不了决策阶段。”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工作处宋文珍处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留守儿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相当复杂,要想得到较好的解决,必须先从这个群体所涉及的活动领域、年龄段、监护手段以及政府保障、户籍政策等方面入手,“将材料分析得更详劲将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将措施制定得更周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