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车主资料如青菜两元五元随意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7:36 成都日报

  近日,一场高档轿车展评会在广州举行,受邀参会者非富则贵,均被要求驾名车到场,并现场接受调查员的各种调查。这些被邀请者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他们的调查资料将作何用途?4日,一位某市场研究公司的职员将一叠车主的个人资料展示在记者面前。密密麻麻列有近1000人!全部是今年上半年广州新增车主资料,资料详细地记录了车主的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车型、车牌号、购车时间、销售公司,甚至发动机号也有!“资料是我们买来的,一个都不假。”这位职员表示,他们就是对这些资料分析后,挑选出参加展评会的“有
钱人”的。

  验证

  千份资料真或假

  记者发现,资料上的车主所购车辆都是目前七八种广州最为畅销的车型,涉及的汽车销售公司近十家。这些资料到底是真是假?翻看时记者居然发现了自己相熟的一位朋友,他在某部门工作,购车时用了母亲的名字,没想到还是被“记录在案”。

  记者按照资料上面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过去———“是严某某吗?”“是!”“我是晚报的王普,你近期买了一辆宝×车吧!”“你怎么这么清楚?”“告诉你,我还有更清楚的,我知道你的车牌号和买车时间!”“啊,不会吧……”那边一阵紧张,忙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些资料的?”“我从一间调查公司得到的。”“是么?怎么会有这事?他们想干吗?”严某发出一串疑问。根据这份名单上提供的电话记录,记者又打电话采访了部分车主后发现,这些资料“真实可靠”。

  行情

  居然还能打批发

  这些客户资料本应是放在销售公司的电脑档案库内,怎么会到了调查公司手中?报料的这位职员告诉记者,资料都是公司老板从个别汽车销售公司,或是汽车销售人员手中购得的。其实,汽车行业人员向调查公司买卖车主个人资料,早已是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了一伙以此行当营生的“中间人”、“牵线人”,他们通过汽车销售公司内部人员获取车主资料后,再向调查公司进行倒卖。在“买主”“卖主”的眼中,这些个人隐私完全就是“商品”———每个车主资料的“收购价”为2元至5元不等,车价越贵,车主资料就越值钱。更恶劣的是,出于利益原因,个别汽车经销商或销售公司个人会主动、定期将车主资料转卖需要资料的公司,甚至将一批客户资料,反复卖给多家市场调查公司和相关机构。

  恶果

  推销电话何其多

  据知情人士介绍,“买主”之一就是市场调查公司,这类公司广州约有300间。这位职员对记者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买卖顾客资料的情况,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的。一方面有些调查公司急于扩展客户,另一方面汽车销售公司又能轻而易举掌握到一定的客户资料,两者就这么走到一起来了。”当资料泄露后,等待车主的就是一轮又一轮的“骚扰”了。记者通过资料联系到的一位车主就抱怨说,那些推销电话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休息。车主要担忧的恐怕不只这些。去年2月,台湾警方打掉了一个盗车、改车、卖车一条龙的盗窃集团,嫌犯勾结那些市场调查公司,取得车主资料后,再伪造身份证件,“光明正大”卖车的同时还向银行骗取贷款!

  说法

  隐私被偷可上告

  广东踔厉律师事务所的詹大明律师说,未经允许贩卖车主个人资料包括两个范畴:其一属于商业机密,这主要针对企业而言;其二属于公民隐私权,这主要针对公民个人而言。但车主自愿填写资料是为了企业跟踪服务或维护,不论是谁贩卖都属于非正当使用,从而对当事人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詹律师表示,我国宪法有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等,对于私人号码、地址等客户资料还未有明确的规定。但社会广泛认为,因盗取个人资料而干扰到当事人的安宁,从而造成精神或物质上的损失,均属于侵犯隐私权。

  呼吁

  出台法规来保护

  2005年1月,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正式完成,并递交到国家信息办,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进入实质性的立法阶段。据介绍,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范围大于隐私。比如说,你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你的医药档案、你的职业情况等等,这些也许够不上隐私,但都属于这部法律保护的范围。《个人信息保护法》一旦正式出台,侵害他人信息,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是刑事责任。据羊城晚报(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