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抗日老战士昨赴京归来谈感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7:51 南京晨报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因为这是荣誉更是政治任务,我们是代表目前还留存世间的5万多江苏抗日老战士到北京向全国人民汇报去了!”昨日,抗日老战士戴着金光闪闪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回到了江苏。据这些老战士介绍,这次纪念活动虽说江苏一共才去了7个,但他们中的3个都站到了主席团队伍里。昨日,5位返回江苏在南京作短暂停留的老战士接受了晨报记者的采访。

  庄治兆(现年80岁,江苏沭阳县人,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山炮连战士)

  22天不下火线的“铁人”

  16岁时庄治兆就在家乡参加了抗日队伍。当年发生在盐城的一场战斗曾让庄老在一线战斗了整整22天。

  “我亲身经历过单干鬼子的事就有5次!”庄老讲述了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那是在一天夜里,十几个鬼子突然将正在涟水小李庄休息的两个班的战士包围了,20多个毫无准备的战友匆忙起身准备突围,我眼疾手快,端起身边的一挺机枪,抢身站到门边,一梭子子弹扫倒6个鬼子,其余的鬼子大声叫唤不敢前进,趁这个机会,战友们从房顶突围出去了。

  庄老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能忘了那段历史,如果下次还有别的国家来欺负咱们,一定要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保卫国家。

  李子玉(现年79岁,江苏泗阳县人,新四军野战部队警卫连战士)

  一次解决5个鬼子的英雄

  “

抗日战争我是从1941年开始打的,算来整整5个年头。”

  李老说:当时是1942年的六七月,我们准备端掉济阳县太平庄的一个鬼子据点。我们攻击,敌人就反扑,不想十多个鬼子带着十几个伪军无意中冲到我们指挥部去了。好在警卫班当时配的都是短枪,近战有优势,眨眼间我就撂倒了4个。我正瞄准正面敌人的时候,一个鬼子跑到我身后去了,一刀刺进我腿里。就在他拔出刺刀向我刺第二刀时,我转身将子弹射进鬼子胸脯里,但同时他的刺刀第二次插进我的右腿。

  李老说,世人要珍惜历史,尊重历史,任何时候都要让侵略者知道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

  张韶俊(现年76岁,江苏宿北县人,新四军6分区沂河区区队战士)

  夜行百里的“险道神”

  当张老14岁参加抗日队伍时,由于身材还没枪高,被部队分配到通讯班工作。

  “我最记得的一件事是夜里送情报”,张老回忆:当时,一份十分重要的情报要连夜从区里送到县里,并要求得到县里指示后再带回来。小孩子晚上走夜路还是很怕的,何况一晚上要跑60多里路。当时我是硬着头皮走下来的,脚上磨了好多泡,但从这以后,我什么都不怕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现在的年轻人更应注意,因为直到现在有的国家还否认侵略战争。一定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每个中国人都要为国家的强大发奋图强。”张老反复说。

  刘秉章(现年82岁,江苏海安县人,原新四军2分区16旅48团战士)

  外号“大胆”的军火专家

  这是一名外号“刘大胆”的抗日英雄,有关他当年的传奇经历已被写进书里。当年,新四军极度缺乏枪械装备,刘秉章依靠自己发明的手拉地雷、脚踏地雷、碰撞地雷多次杀伤敌人,被记两次一等功。

  刘秉章记忆里最深刻的战斗发生在1943年。那是在浙江天目山,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近万人,恶战三昼夜,死伤敌人近千人。每每提起当年躲在风车后的鬼子支队长被自己一刺刀挑下来的情景,刘老显得颇为自豪。“国家的强大需要物质基础。等回了家我一定告诉乡亲们,只要相信党,按党的要求办,我们一定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临走时,刘老这样说。

  王声山(现年81岁,江苏仪征市人,新四军特务连战士)

  伏击站培养出的“机灵鬼”

  “我是目睹了日本鬼子是怎样糟蹋中国妇女的,对鬼子的恨可以说是从内心到骨头!”说到这些,王老至今还咬牙切齿。

  王老说:我一参军就安排在部队特务连了,参加大小战斗50多次,对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一次伏击战。当时部队要拔除鬼子在安徽天长的据点,通过“麻雀战”成功引出了十多个鬼子,并连同伪军一道给弄进事先安排好的埋伏圈。一场战斗下来,敌人死伤一大片,我们损失微小。就是通过这场战斗,让我懂得了打仗要多动脑子才行。

  “时刻准备着,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斗!”王老留下简短的一句话给如今的年轻人。

  作者:陈彦

  (来源:南京晨报)

  相关专题:南京晨报聚焦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